如何结合薯类的营养特性进行施肥?

浏览

薯类作物是需肥量较多的作物,尤其对钾的需求远多于禾谷类作物,是喜钾作物。在生长初期对养分的需求虽少,但却十分敏感,缺肥会严重影响茎叶及根系发育,从而影响块根、块茎的形成。块根、块茎膨大期,是地上、地下生长最旺盛的时期,需肥最多,是营养的最大效率期,约有50%以上的养分在此期被吸收,是施肥的关键时期。

  提高薯类作物使用化肥的效益,首先应在施用有机肥、氮肥、磷肥的基础上,增施钾肥,提高钾肥的用量及比例。以使用硫酸钾作基肥或追肥效果较好,应避免使用含氯钾肥。特别是在土壤速效钾含量低(小于120×10-6时),有机肥施用量少时,必须增施钾肥。一方面满足作物大量需求,另一方面对提高氮、磷的肥效具有显著作用。其次,在块根、块茎形成初期,是薯类作物由单纯营养生长转向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对养分的要求急剧增多,易出现脱肥,应及时追施速效化肥,对块根块茎的形成数量有很大作用。再次,在块根、块茎膨大期,营养中心转向块根块茎的体积与重量方面,对氮、磷、钾的吸收比其它任何时期都多,应增施磷钾肥,配合少量氮肥。结合根外喷肥,也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