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优218(原名:国丰2号)的特点、产量及栽培要点

浏览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8.1天,比对照汕优46迟熟0.1天。株高108.5厘米,株型适中,群体整齐,剑叶较披,长势繁茂,熟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7.3万穗,穗长25.5厘米,每穗总粒数128.1粒,结实率79.0%,千粒重30.0克。抗性:稻瘟病穗9级,白叶枯病3级,褐飞虱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2.4%,长宽比3.1,垩白率27%,垩白度6.4%,胶稠度67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0%。
产量表现
2002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晚籼中迟熟优质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45.63公斤,比对照汕优46增产3.56%(显著);2003年续试,平均亩产479.94公斤,比对照汕优46增产1.20%(不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62.79公斤,比对照汕优46增产2.38%。200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5.35公斤,比对照汕优46增产10.03%。
栽培技术要点
1、培育壮秧:根据当地种植习惯与汕优46同期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0公斤,秧龄35天左右;2、移栽:亩插1.5万穴左右,行株距21´21-24厘米,每亩基本苗7-8万;3、肥水管理:重施基肥,早施追肥。每亩施农家肥1000公斤,移栽时亩施尿素7.5公斤,磷肥50公斤作面肥,返青后每亩追施尿素7-10公斤。水浆管理应做到浅水插秧,深水护苗,薄水分蘖,及时脱水晒田,后期不可断水过早。4、防治病虫: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
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较高,高感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米质较优。适宜在广西中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以及浙江南部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晚稻种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