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旱糯3号(原名:旱糯3号 水稻)

浏览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旱作糯稻,在黄淮地区麦茬旱直播全生育期平均为114天,比对照郑州早粳晚熟4天,株高94.8厘米,株型较紧凑,分蘖力较强,稳产性好,穗长19.4厘米,每穗总粒数101.2粒,结实率82.2%,千粒重24.5克。抗病性:抗旱性1级,稻瘟病3级,胡麻叶斑病3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4.6%,长宽比1.8,胶稠度10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9%。
产量表现
2001年参加黄淮海麦茬稻区中晚熟组旱稻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71.5公斤,比对照郑州早粳增产8.4%;2002年续试,平均亩产269.6公斤,比对照郑州早粳增产5.8%。200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00.4公斤,比对照郑州早粳和旱稻277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
1、种子处理:播种前晾晒,用种衣剂包衣;2、播种:播种前整平土地,亩施农家肥1000公斤,随种施口肥磷酸二铵10公斤,硫酸钾10公斤,硫酸铵15公斤。条播、穴播均可,播种量每亩8-9公斤。行距30厘米,播深2-3厘米,播后镇压或踩格子;3、化学除草:出苗后每亩用快杀稗、60%丁草胺0.25公斤,农思它0.25公斤,混合兑水喷雾;4、田间管理:在出苗、分蘖、孕穗、灌浆期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溉,在拔节、孕穗至抽穗期视苗情追施硫酸铵10公斤左右;5、防治病虫:注意防治稻曲病。
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抗旱性较强,熟期适中,产量较高,稳产性好,中抗稻瘟病及胡麻叶斑病,糯性较好。适宜在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的黄淮地区(徐州地区除外)和陕西南部地区接麦茬或油菜茬旱作种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