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玉米种植技术要点

浏览

通过技术示范,扩大技术辐射面,带动周围更多的农户应用新技术,使用新品种,提高玉米单产。其示范技术要点如下:

  1.选用玉米单交种盐墨23。该品种粒色白色,增产潜力大,品质较好,当地农民很喜欢。

  2.适时早播:根据基地的气候特点,在3月末或4月初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时即可播种,播前晒种1—2天,采用温汤浸种后即可播种(将种子放入50摄氏度的温水中,即2份开水对1份凉水,不断搅拌15分钟,自然冷却降温后,浸种4至6小时)。

  3.采用粪团育苗单株密植定向移栽。(1)选择育苗地,做好苗床。应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搬运方便的地块做苗床。

  一般在移栽地里选多点育苗,间套地在预留的玉米空带里隔行育苗,便于就地育苗,就地移栽。苗床宽视薄膜规格而定,2米宽的膜可做1.5米宽的床。早春温度低。为防止寒潮侵害。应建立上高下低,床面向阳、四周开沟的斜式苗床,每亩大田按3500株计算,苗床面积亩需备足10—15平方米。

  (2)精细配制营养土,适期捏团,及时盖膜。营养土一般按二份肥土一份农家肥配制。每亩用猪脚泥、菜园土、山坡表皮肥土等500公斤,细碎腐熟优质农家肥25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混合后加清粪水 调制成手捏成团、落地散开为宜的营养土,然后用手捏成鹅蛋大小均匀一致的粪团,在粪团上用小木棍或小指头插一个1—2cm深的小孔。将粪团整齐排放在苗床内,等待播种。每个粪团的小孔中播1粒种子,覆盖1~2cm厚细土,浇水保湿。播种后,抓紧盖膜保温,做到随播随盖,不论凹式斜面苗床,还是平面苗床,都要用竹片插弓盖膜,弓顶高出地面8寸左右,薄膜封边时,要边封边开沟,沟里土压膜,形成围沟,一般沟宽1尺,深0.5尺,做到排明水,滤暗水,促进苗壮苗齐。配制营养土要注意四点:一是不能掺尿素等化学氮肥,以免烧芽烂根不出苗;二是不能掺黄土和煤渣,以免形成死黄泥坨,影响扎根发苗;三是不能用未腐熟的猪、牛粪,以防烧苗伤根;四是不能掺谷壳、麦麸,以防鼠害伤粪团损种。

  (3)苗床勤管,培育壮苗。盖膜后一周左右时间内,不能揭膜,要护膜保温,幼苗出齐后,逐渐扩大通风口,炼苗促壮。若遇低温,需盖膜保温。

  一般晴天上午八点左右揭膜,下午四点以前盖膜封口。床面缺水时,应及时喷水,防旱保苗。移栽前3—4天揭膜炼苗。炼苗期间,若遇寒潮降温天气,要及时盖膜。

  4.适时移栽:移栽的最佳时期为二叶至三叶期,如在移栽期干旱少雨可以提前在一叶一心期移栽。移栽时浇足清粪水,提高成活率。

  5. 合理密植:每亩移栽3000至3300株。种植方式以等行或宽窄行种植。等行行距90厘米,株距23厘米;宽窄行种植:宽行120厘米,窄行60厘米,株距23厘米。

  6. 施足基肥:亩用农家肥1500—2000公斤兑普钙15—20公斤或三元复合肥8公斤左右均匀施入塘内。

  7. 加强田间管理(1)查苗补缺:移栽后5-7天要进行田间检查,发现缺苗、弱苗要及时补栽。

  (2)科学追肥:玉米施肥按照在施足底肥的前提下,轻施提苗肥,巧施攻秆肥,重施穗肥,后期看苗施肥的原则。移栽后10-15天,每亩用5公斤尿素兑1000-1500公斤清粪水进行提苗;在苗高1尺左右每亩用尿素10公斤、磷肥8公斤、钾肥3公斤施攻秆肥;在抽穗前7-10天(大喇叭口期)亩施尿素20公斤。提苗肥和拔节肥施用后结合第一、二次中耕将其覆盖,穗肥采用穴施的方法覆盖,这样可以提高肥效,减少损失。

  (3)中耕培土:一般进行两次中耕培土。第二次中耕培土时要进行壅兜,提高植株的抗到能力。

  (4)病虫害防治:一是地老虎的防治,亩用20%辛硫磷50—75毫升或2.5%敌杀死15-30毫升兑水50一100公斤在傍晚施药,在幼虫3龄以前较佳;二是玉米螟的防治,用25%增效杀虫双水剂1公斤加水5公斤加细砂土25公斤配制成颗粒剂,每亩10公斤施于心叶防治;或90%晶体敌百虫150克兑水50-60公斤喷雾;三是粘虫的防治,亩用48%乐斯本50—80毫升兑水40—50公斤或50%辛硫磷1000倍液喷雾;四是玉米蚜虫防治,可用50%抗蚜威3000倍液,或40%乐果1500倍液,或2.5%敌杀死3000倍液均匀喷雾,也可用上述药液灌心。还可用40%乐果50~100倍液涂茎。

  五是玉米纹枯病的防治:发病初期将感病叶片带叶鞘剥除干净,并远离玉米田深埋处理。亩用40%菌核净可湿粉剂800—1000倍液或50%农利灵或速克灵可湿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粉800—1000倍液喷雾,连续2—3次,每隔7—10天一次,着重喷植株基部;六是玉米大、小斑病防治,亩用50%多菌灵可湿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加70%托布津1000倍液或40%三唑酮多菌灵或45% 三唑酮福美双1000倍液喷雾2—3次,每隔7—15天一次,交替施用,前密后疏,喷匀喷足。

  8.适时收获。应有九成黄熟及时收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