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空杆现象发生原因

浏览

玉米空杆现象在东北春玉米种植区发生较为普遍,危害较重,已成为制约玉米产量的重要障碍因素。

  1、空杆发生原因

  1.1营养物质供应不足。玉米吸肥力强,需肥量大。玉米一生营养期长,生物量大,若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就会增加空杆率。如氮素供应不足,则会造成叶绿素形成减少、光合作用减弱、植株体内碳水化合物减少,不能满足果穗分化期间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使得果穗发育不良或不发育。

  近年来,农民多用一次性肥,肥料本身含量比玉米实际需肥总量低,前期一次性投入,中后期脱肥。而且,一次性肥中磷钾肥总量不足,导致氮磷钾配合比例不当,增加空杆。

  1.2营养物质比例失调。据测定,每生产100kg玉米籽粒,需吸收N素2.5—4kg,P2O50.8—1.5kg,K2O1.6—3.8kg;三要素的比近似3:

  1.3。如氮素供应充足而缺磷或钾,则造成植株叶色浓绿,茎叶繁茂,体内糖代谢受阻,叶及茎杆内的糖分增加,转运给雌穗的糖相应减少,使得雌穗因营养不足而不能发育成果穗,形成空杆。此外,缺硼、锌会使玉米植株花器发育受阻,不能正常受精,导致植株生长萎缩,输导系统失调,最终形成空杆。

  1.3水分供应不合理。生育过程中遇高温干旱,特别是拔节到抽穗期过分干旱,会使玉米提前抽出雄穗,而雌穗花期延迟,影响正常授粉,造成空杆或缺粒。此外,如果土壤水分过多(土壤湿度大于田间持水量80%以上),根系发育受阻,呼吸、吸收和合成功能不能正常进行,影响养分的吸收和运输,不利于成穗。

  1.4低温阴雨。由于玉米抽雄散粉期遭受阴雨,花粉吸水破裂或粘着成团,丧失散粉能力,使得产量骤减,空杆率能达到30%。今年7月份,辽宁多雨连阴是玉米空杆的一个重要原因。

  1.5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玉米是喜温作物,如密度过大,则田间郁蔽,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产物减少,导致单株穗数减少。另外,植株间的互相遮蔽会引起雌穗花丝发育不良,不能很好授粉。

  1.6病虫害。

  一是玉米大、小斑病、黑粉病、玉米螟的为害,破害玉米雌穗组织,消耗植株体内的养分,阻碍茎叶养分向雌穗输送,影响穗的发育形成。

  二是灰飞虱传播的玉米粗缩病,可直接导致玉米植株畸形而不能抽穗,或雌穗畸形而不能正常授粉结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