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穗(粒)腐病防治技术

浏览

【适用区域】我国玉米产区普遍发生,一般品种发病5-10%,感病品种发病率可高达50%左右。

  【病害特征】主要在果穗和子粒上发病,被害果穗顶部或中部变色,并出现粉红色、蓝绿色、黑灰色或暗褐色、黄褐色霉层,果穗病部苞叶常被密集的菌丝贯穿,粘结在一起贴于果穗上不易剥离。被产毒真菌侵染的籽粒不能做粮食或饲料,失去经济价值。由于种子带菌还会引起田间大量死苗。

  【技术要点】

  1、农业防治:实行轮作,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合理密植,合理施肥,促进早熟。注意防虫、减少伤口。充分成熟后采收,充分晾晒后入仓贮存。

  2、选用抗病品种:在发病严重地区,应选种抗性强、果穗苞叶不开裂的品种。

  3、药剂防治:

  (1)进行种子消毒: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侵种24小时,浸种后用清水冲洗即可播种;或者50%二氯醌以种子重量的0.2%拌种。

  (2)防治穗虫。控制玉米螟等害虫对穗部的危害,以减轻穗腐病的发生。

  (3)穗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重点喷果穗及下部茎叶,隔7天再喷1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