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套作紫苏栽培技术

浏览

深入挖掘土地生产能力 ,提高土地和光能利用率及复种指数,是当前增加单位产量和产值的唯一有效途径。为发展立体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在玉龙县龙蟠乡大力发展玉米产业的同时,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一种适应玉龙县龙蟠乡及周边地区玉米套作紫苏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1种植模式

  玉米在5月20日—5月25日内播种,行距0.6米—0.7米,塘距0.4米—0.45米。紫苏于7月中旬移栽至大田,紫苏行距0.3米—0.35米(1行玉米2行紫苏),株距0.15米-0.2米,基本苗数为7000-8000株/亩。

  一般玉米产量 750公斤/亩,紫苏产量80公斤/亩,总产值达2500元。

  2栽培措施

  2.1玉米

  2.1.1 选用良种

  选用适宜我县境内种植的优良主推品种,保玉七号、海禾1号、海禾2号、长城799、黔兴201、路单8号、会单4号等。

  2.1.2抓住时令、适时播种

  春播玉米在4月5日—4月10日,及时播种,夏播玉米在5月20日 —5月25日内播种。

  2.1.3精细整地

  要求机耕机旋,两犁两耙,达到田平土细沟直,以保证玉米出苗整齐一致,到达苗全、苗壮、苗齐。

  2.1.4规范化栽培 合理种植

  由于要在玉米田里套种紫苏,合理密植是关键(过密会影响紫苏的生长),采用行距0.6米—0.7米,塘距0.4米—0.45米,基本苗数为4000—4500株/亩。

  2.1.5全面实施配方施肥

  按照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玉米各生育期特点及产量指标,施足底肥,及时追肥,基肥沟施,要求农家肥 1500公斤/亩,玉米专用复合肥40公斤/亩,硼肥、锌肥2公斤/亩,同农家肥一起沟施。追肥40— 60公斤 /亩,其中苗肥用20%,拔节肥用55%,穗粒肥用25%。产量指标在 800公斤 /亩以上的田块,还需追加磷钾肥和尿素的施用量。

  2.1.6 统一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

  采用包衣种,播前进行晒种,防治种子带菌,提高出苗率。播种前同肥料一起塘施杀虫剂,防治地下害虫。出苗期到出苗后7天左右,及时查苗,进行查缺补漏,仍有地下害虫危害的及时喷药防治。玉米生长中后期加强对各种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2.1.7 加强田间管理

  搞好田间抗旱排涝、清除杂草,防治鼠害、追肥、防治病虫害、及时收获等工作。

  2.1.8 适时收获

  在全田90%以上的植株茎叶变黄,果穗苞叶枯白,籽粒变硬,显出该品种籽粒色泽时,玉米即成熟可收获。

  2.2紫苏

  2.2.1培育壮苗 苗床宜选向阳温暖处,施足基肥,并配加适量过磷酸钙,于6月底浇透水,然后撒种,覆细土约1厘米。再均匀撒些稻草,覆盖地膜,然后加小拱棚,以保温保湿,经7~10天即发芽出苗。注意及时揭去地膜。苗出齐后,间去过密的幼苗。

  一般要间苗3次,苗距约3厘米。及时除草,适时浇水。注意及时通风透气以防高脚苗。

  2.2.2苗期管理

  结合拔除苗床杂草,去除较密的弱苗。

  二叶一心时每亩施10%的人粪尿400-500公斤,以后每隔10天薄施一次人粪尿,同时保持苗床湿润。移栽前一周喷一次送嫁苗药,可用多菌灵8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苗木病虫。

  2.2.3移栽

  于7月中旬移栽。移栽时用食指和拇指轻握苗木基部轻轻插入土中,并使苗木直立,入土深度为1 -2厘米 即可。采用双行定植,株距0.15米-0.2米,基本苗数为7000-8000株/亩。移栽后最初紫苏苗木生长缓慢,20天后才恢复正常生长。

  2.2.4 栽培管理

  前期应薄肥勤施,以氮肥为主,促进幼苗生长,浇施稀薄人粪尿或追施尿素2-3次,每次施稀薄人粪尿 1000公斤/亩或尿素15公斤/亩,施在幼苗基部约5厘米处,切勿施在幼苗的基部,避免灼伤幼苗。中期茎叶大量生长,应追施磷、钾肥,可追施复合肥15公斤/亩。

  紫苏生长发育期土壤保持一定的水分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水分的管理以畦面湿润为主,土面不见白,雨天注意排积水。幼苗长至10-20厘米时应进行一次松土除草,以后结合灌水施肥,多次进行中耕,保持土壤疏松,田间无杂草。

  主要虫害是夜蛾类的幼虫,一般以喷施菊酯类低毒农药或用生物杀虫剂。主要病害是锈病,可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多菌灵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

  2.2.5 适时采收

  10月底苏子大部分成熟时割下全株晾晒,打出苏子晒干。

  一般亩产苏子60—90公斤(目前市场上苏子的价格为8—9元/公斤),高产可达100公斤以上。

  3结论

  通过玉米套种紫苏高产栽培技术的实施,套作种植田块每亩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