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小斑病防治刻不容缓

浏览

目前玉米大小斑病正处在高发期,及时防治刻不容缓,否则将给农民的粮食丰收带来一定损失,为此特介绍防治措施如下: 玉米大、小斑病是玉米常见的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常年发生且为害较重。 症状 玉米大斑病可为害叶片、叶鞘和苞叶,多从下位叶向上位叶扩展,严重时能扩散到全株。叶上病斑长梭形,灰褐或黄褐色,温暖潮湿时病部产生黑色霉状物,病斑易合并连片形成更大的病斑,使叶片提早枯死,对产量影响较大。 玉米小斑病全生育期都可发病,以抽雄、灌浆期发生较多,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叶鞘、苞叶和果穗。叶片上病斑比大斑病小很多,椭圆形,黄褐色,边缘紫褐色,有时病斑上有轮纹,外围有黄色晕圈。天气潮湿时,病部长出灰褐色霉层,果穗染病可致穗腐和种子霉烂。 发病规律 玉米大斑病病原菌在田间残留病株上越冬,为第二年传染的主要来源,种子也可少量带菌,发病适温为20—28℃,在适温高湿下,病菌能迅速繁殖,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气流传播。玉米生育后期发病重,7—8月高温高湿多雨,有利于大斑病的发生和流行。玉米小斑病传播途径和发病特点与大斑病相似。不同的是小斑病菌喜高温,适温26—32℃,如7—8月份,高湿多雨发病就重。 防治措施 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措施相同。 1、选择抗病品种,如承玉33、长城799、先正达408等。 2、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早播,避开病害发生高峰,合理密植,及时排灌,减低田间湿度,加强中耕,均衡施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 3、生长期及时摘除下位病叶,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株,深耕深翻,压埋病源。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打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80%代森锰锌500倍液等药物喷雾,并与绿风95、磷酸二氢钾等混用,增强植株体抗力,隔10天左右喷一次,连用2—3次即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