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灌溉末期,谨防玉米青枯病!

浏览

玉米青枯病主要发生在灌溉末期,是一种暴发性。毁灭性的的病害,易造成严重的损失。

  一、症状识别

  发病田玉米表现青枯和黄枯亮种类型,玉米刚发病时叶片出现青灰色干枯,好像遭霜打了一样,根系和茎基部呈现出水渍状腐烂。进一步发展为叶片逐步变黄,根和茎基部逐步变褐色,秆部维管束变色,茎基部中控并软化,致使正株倒伏。发病轻的植株 果穗下垂,穗柄柔韧,不易掰下。籽粒干瘪,无光泽,千粒重下降。

  二、发病原因

  发病的轻重与玉米的品种、生育期、种植密度。田间排灌、气候条件有关。

  1.品种和播期。

  一般早播和早熟品种发病重,适期晚播或种植中晚期品种可延迟或减轻发病。

  2.种植密度。密度大地块通风不畅,易造成小环境湿度高,诱发青枯病发生。

  3.土壤和耕作。土壤肥沃。排灌条件良好、玉米生长健壮的发病轻,而沙土地、排灌条件差、玉米生长弱的发病重。

  4.生育阶段。玉米幼苗及生长前期有较强抗性,但到灌溉、乳熟期植株抗性下降,遇到适宜的气候条件就容易发病。

  5.气候条件。高温高湿有助于发病,适宜的发病温度是24度-26度以上,温度越大发病率越高。

  三、诊断与防治

  1.减少菌源。发病田秸秆不要进行粉粹还田,可将之几种烧毁并对土壤进行深翻较少田间菌源量。

  2.合理轮作。重病地块与大豆、红薯、花生等农作物轮作,减少重茬。

  3.更换品种。发病地块更换品种,能有效减轻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4.加强管理。雨后及时排水。结合中耕、培土、增强根系吸收能力和通透性,注意氮磷钾配合使用,中后期喷洒施叶面肥2-3次,提高植株抗病性。

  5.拌种。玉米播种前选用杀虫剂拌种,同时兼治丝黑穗病。

  6.药剂预防。降雨后用46.1%氢氧化铜即可杀得叁仟10克或50%氯溴异氰尿酸15克,兑水15公斤喷洒玉米茎基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