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施用化学除草剂产生药害原因及补救方法

浏览

近年来由于杂草发生种类多、密度大,使夏玉米生长发育受到一定影响。通过推广使用化学除草剂,效果显著,但又因部分农民(户)用药不当,致使当季或下茬作物产生药害,造成减产。玉米发生药害的症状多为根部干腐,轻则种子根死亡,重则种子根死后逐渐向上发展到气生根,从下部叶片枯死,玉米苗生长瘦弱,有的整株死亡。苗后用药的田块,心叶发黄皱缩,植株矮化,停止生长,有的叶片出现药害枯斑。造成夏玉米药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药剂量大,对水量少造成药害。50%乙草胺乳油是我地农户用来防治玉米田杂草的主要除草剂,按照使用说明亩用量在100--150ml,对水50kg喷雾,防效可达到95%左右。但是,农户在使用过程中随意加大用药量,减少对水量。

  一般亩用量均在200--400ml对水20--25kg喷雾,个别农户用药量每亩高达500ml以上。

  (二)施药后降雨又遇高温造成药害。麦收后降雨,使夏玉米得以及时播种,同时也给玉米播种后随即使用除草剂提供了条件。然而在播后用药的2--6天内又连续降了2次雨,雨量均在30mm以上,将土壤表面的乙草胺通过雨水渗透到土层内,首先接触玉米种子根,使种子根受害枯死。雨后又连续几天高温烈日,水份蒸发量大,根系因受害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下降,造成小苗生长受阻,僵苗不发。

  (三)因上茬麦田使用巨星、苯磺隆时间晚、剂量大造成药害。

  由于麦田杂草密度大,早春气温低,化学除草时间应在3月中、下旬,而部分农户4月10日左右才喷药治草,因草龄较大,使用巨星、苯磺隆每亩用量分别在1.5--2g、15--20g,比常规用量扩大0.5--1倍,加之春季干旱,小麦被干旱与高温催熟,收获期比常年提早7天左右。夏玉米播期大都在6月3--8日。巨星、苯磺隆的使用期限离下茬作物播种60天之后为安全期,这样部分农产的上茬施药与下茬种植期距未达到安全期,再加上麦田施药量多,增大土壤农药残留,也是造成玉米产生药害的原因。

  (四)麦田使用甲、绿磺隆及其复配剂造成药害。因我地玉米田块土壤属中性偏碱,甲、绿磺隆在碱性土壤中很难分解,易对下茬作物产生药害,麦田使用对下茬水稻可造成僵苗不发,分蘖减少,对夏播旱作物更是危害严重,轻则苗弱僵小,重则不能立苗,以至产量只能达到正常田块的1/5。尽管已经禁止使用此类农药,但因农药市场仍有销售,由此造成的药害屡屡发生。

  (五)用药错误造成药害。

  一般应根据作物的种类选用除草剂,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否则就会造成药害。有些农户错把50%丁草胺当作50%乙草胺防治玉米田杂草,有的用高效盖草能在玉米出苗后防治玉米田杂草或用虎威防治玉米田阔叶杂草等,均给玉米带来危害。

  (六)防治时间不适宜造成药害。各种除草剂都有安全的施药时间,例如乙草胺、旱锄只能用于作物播后苗期,不能用于玉米出苗后,玉丰在玉米田使用既可在播后苗前,也可用于玉米出苗后,但施药时玉米以3叶期之内较为安全,玉米叶龄越大受药害越重。

  (七)农药地域适应性的不同造成药害。

  农药生产厂家对产品的使用,应多地、多点反复试验,确认能够使用再推向市场,特别是除草剂受气候(温度、湿度、光照)影响较大,而我国南北气候悬殊,在不同地区不同用药时间所产生的效果不一致。例如,近年示范推广乙草胺与噻磺隆复配剂----39%旱锄,属“三证齐全”产品,在玉米播后苗前使用对杂草的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但是,有些农民把药买回家因下雨影响耽误苗前用药,又因产品说明书上写着,在玉米出苗后4叶期前可以使用,结果造成部分玉米田块出现药害,而且防效极差。

  (八)使用方法不当造成药害。

  在夏玉米播种期间极易出现5--6级风,有些农户在大风天气使用弥雾机喷药,由于雾点细,容易随风飘移,再者对药时先将农药倒入喷雾器后加水,易把药剂冲到喷管中,使开始喷雾的地面因药液浓度大而造成药害,甚至有些农民想减轻劳动强度和时间,将药剂配成毒土撒于玉米田进行除草,这种方法在土壤墒情好的情况下,尚能达到较好的防效,但必须加大用药量,如在拌药不匀,撒施不均的情况下,也易造成药害。

  剂药害发生频率也在不断增加。为了减轻除草剂药害的危害,保护玉米正常生长,农民必须积极开展补救。

  一、田间表现症状:叶片扭曲,形成葱状叶,下部茎叶丛生在一起,气生根畸形上卷不与土壤接触,雄穗很难抽出,茎脆易折,叶色浓绿,严重的叶片变黄、干枯,无雌穗。

  二、 药害产生的原因

  1、施药器械使用不当 喷雾器性能不良,如多喷头喷雾器喷嘴流量不一致,跑冒滴漏等,造成局部喷液量过多。

  2、田间作业不标准 打药时喷雾不均匀、局部喷液量过多,使作物受害。

  3、用药量过大 未按除草剂实用的规定剂量用药,误以为加大用量可提高除草效果,导致用药量过大,浓度过高造成药害。

  4、用药时期不当 一般苗后使用的安全期为3-5叶期,2叶期以下或6叶以上,易产生药害。

  5、混用不当 不同除草剂品种间以及除草剂与杀虫剂、杀菌剂等其他农药混用不当,或间隔期短,也易造成药害。如用过有机磷杀虫剂的玉米地块,对玉农乐敏感,易产生药害。

  6、异常不良的环境条件 玉米播种后如长期处于低温、多雨、高湿条件下,易产生药害

  7、品种耐药性有差别 马齿型玉米(四单19)耐药性强。

  三、补救措施

  1、可喷施碧护、壹滴灵、赤霉素等稀释液,每亩40-50kg喷雾。

  2、施肥补救。依照作物生长季节和对肥料的需要,适当增加肥量,结合浇水追施速效化肥。除进行土壤追施速效化肥外。还可叶面喷洒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抗药害能力。

  3、加强中耕松土。增强土壤的透气性,提高地温,促进有益微生物活动,加快土壤养分的分解,增强根系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能力,使植株尽快恢复生长发育。

  4、用手撕开葱状叶,让玉米正常抽雄。

  5、及时补种毁种。对无法挽回生长发育的玉米地块,要及时毁种或补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