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玉米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浏览

1, 玉米大斑病

  症状;又称条斑病,叶斑病。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下部叶片先发病,从拔节到出穗期间,气温适宜,又遇连续阴雨天,病害发展迅速,易大流行玉米孕穗出穗期间氮肥不足发病较重低洼地,密度过大连坐易发病。

  防治方法;选抗病品种;降低田间相对湿度;实行轮作;化学防治;对于价值较高的育种田及丰产玉米田,可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洒咪鲜胺2000倍液,笨甲丙环唑15-20毫升/亩 50 %多菌灵可湿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克瘟散乳油800~1000倍液,隔10天防一次,连续防治2~3次。

  2, 玉米螟

  危害特点;一米线叶期幼虫取食未展开的新叶,造成花叶,抽穗后钻蛀茎杆,至雌穗发育受阻而减产,蛀孔处易倒折。穗期蛀食雌穗,嫩粒造成籽粒缺损霉烂,品质下降。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白僵菌封垛,减少越冬虫源;设置有光灯;化学防治可用康宽,阿维菌素,辛硫磷,敌杀死,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防治注意两个关键期,大喇口期和穗期。

  3粘虫

  危害特点;幼虫食叶,喜食禾本科作物如小麦,玉米,谷子等,大发生时可将作物叶片全部食光 ,造成严重损失。

  形态特征;老熟幼虫头红褐色,头盖有网文,额扁,两侧有褐色粗纵纹,略成八字形。体色由淡绿色至浓黑,大发生时背面常呈黑色。

  防治方法;粘虫1-3龄为最佳防治时期,4-6龄达到暴食期时应加大药量,当田间杂草上每平方米有虫10头或百株玉米虫口达30头时,应马上进行防治。防治方法采取触杀性化学药剂防治,可选用5%高效氯氰菊酯或高效氯氟菊酯1000倍液喷雾,也可用5%辛硫磷或马拉硫磷1500倍液喷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