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细菌性茎腐病防治措施

浏览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又称烂腰病, 该病今年在镇雄玉米主产乡镇已有发生。其中在以勒镇个别玉米地块病株率高达20.3%,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

  1.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中部茎秆和叶鞘,玉米l0多片叶时,叶鞘上初现水渍状腐烂,叶鞘上病斑不规则形,边缘浅红褐色,湿度大时,病斑向上下迅速扩展,严重时植株常在发病后3~5天病部以上倒折,溢出腐臭菌液。干燥条件下也扩展缓慢,但病部也易折断,造成不能抽穗或结实。

  2.发病规律

  病菌存于土壤中病残体上,从植株的气孔或伤口侵入。玉米60-70厘米高时组织柔嫩易发病,害虫为害或机械损伤造成的伤口利于病菌侵入;高温高湿利于发病。此外害虫携带病菌同时起到传播病害的作用,如玉米螟等虫口数量大则发病重;地势低洼或排水不良,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施用氮肥过多,伤口多发病重。

  3.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实行轮作,尽可能避免连作,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将病残株妥善处理,减少菌源,加强田间管理,采用高畦栽培,严禁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的发生。

  (2)及时治虫防病。苗期开始注意防治玉米螟等害虫,减少虫伤株。

  (3)在玉米喇叭口期喷洒25%叶枯灵或20%叶枯净可湿性粉剂加60%瑞毒铜或瑞毒铝铜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预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