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鱼类病害防控技术

浏览

冬季鱼类处于“休眠”状态,水温低。病原体的生长繁殖速度慢,但经过一年的饲养,池中的残饵、粪便等大量聚集。冬季也是一年中池塘环境最差的时候,鱼类极易感染各种病害,如果防治不及时,引起大面积死亡,就会给渔业生产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并会影响来年水产养殖的正常进行。因此冬季鱼病防治非常重要。

寄生虫性鱼病的防治。根据所发现的寄生虫的种类选药,如有原生动物寄生,可选用CuSO4和FeSO4合剂(5∶2)全池泼洒,浓度为0.7mg/L;如有蠕虫等寄生虫可选用敌百虫进行全池泼洒,浓度为0.5mg/L,连用两次。选用药物时要注意对症,同时有两种以上的寄生虫病时,如果选用一种药不能保证疗效,可以选两种药,分两次施用。

②细菌性鱼病的防治。一般在没有发现细菌性鱼病的情况下,按常规也要进行一次杀菌消毒,杀菌药物可选用漂白粉,强氯精等,用量按常规即可。如果发现有细菌性鱼病,在外用消毒的同时,再选用对症的口服药物拌饵投喂,直至痊愈。

脂肪肝的防治。在做好细菌性和寄生虫性鱼病防治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强对鱼脂肪肝的防治。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坚持投喂鲜活料或营养全面、均衡的配合饲料,保持饵料新鲜,防止蛋白质变性和脂肪的氧化分解,防止饲料受潮发霉。

2)不要长期在饲料中添加对鱼类肝脏有损害的抗菌药物,要合理用药,少用副作用大和残留高的鱼药。

3)调整饲料配方,克服氨基酸不平衡的弊端。饲料中脂肪添加量一般为3%-5%,脂肪易氧化,最好在投喂前添加。饲料中还需添加适量的钙、铁、钾、磷、铜等微量元素,添加量一般为2%-3%。鱼粉和骨粉中含有大量矿物质,也需在饲料中添加以满足鱼类的生长需要。

4)在饲料中添加少量维生素B、维生素E及氯化胆碱等,促进脂肪代谢,可有效预防脂肪肝。及时调控水质,保持水质清新,减少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对鱼肝脏的影响。注意患重度脂肪肝的鱼最好不越冬。

在冬季,做好鱼病的系统防治工作,将极大地降低鱼类越冬期间的发病率,确保鱼类安全越冬,提高越冬成活率,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