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先养好水,丰产又增收

浏览

“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而水的载体是池塘,可以这样说,没有好的池塘就没有好的水质,没有好的水质就养不好鱼,养不好鱼就没有好的经济效益。

新县浮屠镇茶铺村祝湖坜水产专业合作社之前采用密放密养,通过大量施肥投饵来提高鱼产量。这样做往往会恶化水质,特别在高温季节容易暴发急性传染鱼病和泛塘,出现大批死鱼现象,给渔民们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浮屠镇水产服务中心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派水产专业技术人员到该合作社组织所有社员参加“水产健康养殖技术”、“水质调控原理”、“病害防治”等知识培训,通过培训,渔民逐渐意识到“养鱼先好养水”的重要性。同时,浮屠镇水产服务中心派专业技术人员到祝湖坜合作社鱼池现场指导渔民们进行精养鱼池标准化升级改造,在日常养殖过程中,指导渔民做好“水质调控”、“病害防治”等工作。

一、对精养鱼池进行标准化改造。祝湖坜水产专业合作社把鱼池进行“四改”,即:

1、小塘改大塘 折埂并塘,整齐化一,把小塘适当并大,这样可以达到“宽水养大鱼”的目的。

2、浅塘改深塘 结合鱼池规格化,挖出池底过多的淤泥用来加固池堤或农田积肥,适当加深池塘,这样可以增加蓄水量,也可相应的增加鱼种放养量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做到旱涝保收。

3、死水塘改活水塘 通过拆堤并塘,把那些不接触水源的死水塘,改成池池相通的活水塘,与水源相通,做到注排水分开,排灌自如,为精养密放高产创造了条件。另外,该合作社加大了对水源保护力度,沿途修建了较为简单而实用的截污拦污沟坝,防止各种污染源进入水源渠。

4、低堤窄埂改高堤阔埂 在拆埂并塘时,把池埂建成了高堤阔埂。所修筑的堤埂都高于历史最高水位 0.5米 ,池堤宽度3~ 5米 。这样既加固了堤埂,又可加大蓄水,为长时间保证优质水质创造了条件。

二、正确掌握了水质调控方法

1、及时加注新鲜水 由于祝湖坜水产专业合作社鱼池进行了升级改造,水源方便,水质较好。在6~9月份鱼类生长旺季,该合作社一般鱼池每一个星期就要加新水一次,早春和晚秋时节一般每半个月加水一次,每次加水15~ 20CM ,为鱼类的快速健康生长扩展了空间,有效防止高温季节出现泛塘和暴发大规模流行性鱼病。

2、科学施肥 该合作社渔民掌握了施肥尽量按“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一般在养殖季节,水体透明度都保持在25~ 30CM 左右。透明度过大,水质清瘦时,渔民们就会按相关要求合理的加大施肥量,以培肥养殖水体;反之,如透明度过低,水质过肥,社员们就会减少或停止施肥,必要时还会加注新鲜水来解决水质过肥;天气闷热或阴雨连绵或鱼吃食不旺时,渔民都会少施肥或不施肥。同时,渔民们会坚持巡塘制度,以便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施肥量。

3、合理增氧 该水产专业合作社渔民都会正确使用增氧机,按照“三开两不开”原则来操作,收到良好的效果。即:1)、晴天下午2~3时开机,打破热成层,搅水清除氧债。2)、阴天次日清晨3~5时开机,一直开机到日出止,目的是直接增氧,避免缺氧引起浮头。3)、阴雨连绵或鱼多水肥时半夜就要开机,一直持续开到日出为止。直接给鱼池增氧,避免鱼多水肥或阴雨连绵而引起严重浮头发生泛池。4)、阴雨天白天不开机,阴雨天光线不足,热成层不明显,光合作用也很弱,表水层溶氧量也不过饱和,因此开动增氧机搅水没有什么积极意义。5)、傍晚不开机,因为鱼池傍晚一般不会缺氧。

4、定期施用生石灰 该合作社鱼池每半个月施用生石灰一次,每次施用生石灰每亩水面 1米 水深10~ 15kg 左右,这既起到了杀毒作用,又起到了改善水质作用。因为施用生石灰使池水变成碱性,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能澄清池水,使水中悬浮的胶状物质等结球沉淀,可有效改良水质;还作为底质改良剂起到疏松池底的作用。

5、定期施用水质及底质改良剂 在养殖池中定期施用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物改良剂,可有效立体改善水质,使鱼池底层水体可得到有效改良,更有利于各层鱼类生长。

浮屠镇茶铺村祝湖坜水产专业合作社通过精养鱼池升级改造,科学调控水质,使鱼类有良好的生长环境,鱼产量、水产品质量明显提高,鱼儿的发病现象大幅减少,经济效益有质的飞跃

养鱼先养好水,祝湖坜水产专业合社的渔民们既丰产又增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