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急性烂鳃病防控建议

浏览

近年来在孟津黄河滩区池塘连年发生鲤鱼急性烂鳃病,此病属于流行性鱼病,发病急,死亡率高,损失惨重。根据近年来池塘工作经验,及向有关专家咨询,现整理出鲤鱼急性烂鳃病的症状、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供养殖者参考。

一、 主要症状

病鱼在水面停滞或漫游,体色发黑、在水面聚堆、停滞。发病后期鱼体色暗淡,中后期体表出现花斑,在水中明显;把病鱼捞出检查,病鱼上颌至眼睛中间的整个上颌骨凹陷感明,表皮干涩,眼睛内陷,有的鱼不明显。鳃丝呈局部性溃烂,不烂处的鳃丝外观正常,并挂泥,常称“花鳃”;解剖典型病鱼见脾脏肿大,发黑;肾脏肿大;肝脏出血或是淤血。部分发病鱼肠道内壁呈均匀的大面积出血,肠内有黄色脓状物;发病前期池鱼常常有几天“暴食”的现象,但发病严重塘吃食不好。

二、流行特点

发病适宜水温约18℃-28℃(尤其是25℃~28C时)。发病时同塘不同个体的鲤鱼会同时大量死亡,同塘的其他品种不死亡。每年有两个发病阶段,一是5月初~6月末,二是约8月25日~9月30日。发病池塘若水质好,没并发其它疾病,治疗及时,不用刺激性强的药物,死亡量会大大降低。水温升高到接近28℃前发病,病程短,死亡率低;反之,病程长、死亡率高。

三、防控

(一) 预防建议

从目前该病的广泛流行情况和现有养殖现状看,对该病有效预防难度很大。预防的几点建议:1、降低放养密度,合理搭配花白鲢。2、适时进行水质调控和底质改良。3、提高水位,降低养殖相对密度,在发病期前应把池塘水位增加到最深。4、适当控制投喂量;5、发病之前,在饲料中添加免疫调节剂等,提高抗病能力。

(二) 注意事项

该病疑似由锦鲤疱疹病毒引起,治疗难度较大,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谨慎,治疗应注意几个方面:

1、切勿改底,改底可能会引起大批量的死亡。

2、发病过程中,谨慎拉网等操作。

3、小心用药,不用有刺激性的药物。发病后期死亡量下降后,少量投喂饲料并内服抗菌药物,外泼刺激性小的消毒剂,防止细菌继发感染。

4、发病期谨慎换水,不注入容易带入病原的水。

5、网具单独使用,严禁和发病池塘共用网具。

6、病死鱼要深埋处理,不要随意丢弃。

7、整个发病过程要多注意增氧。尽量保持水体稳定。如果处理方法得当,能显着缩短病程,降低死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