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浮头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浏览

鱼类“浮头”是养殖生产中经常出现的现象,也是判断鱼类得病与否和水质变化的重要象征。鱼类“浮头”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1.缺氧浮头

溶解氧含量过低会导致鱼类浮头,当鱼类放养密度过大,施用有机肥料过多,水质调节不当,有污水流入池塘,阴雨闷热及雷雨天气等,都容易引起水体缺氧,使鱼类出现浮头现象。对浮头的鱼类,应施用沸石粉,浮头灵或工业用双氧水进行解救,并开动增氧机。预防的方法主要有:减少放养密度; 定时加注清水防止水质过肥;在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以偿还底层水的“氧债”,以防夜间缺氧等。

2.氨中毒引起的浮头

该类浮头实际上是水中氨浓度过高使鱼中毒而引起的应激反应。 该类浮头象缺氧浮头一样可以影响到所有鱼类。 但是由于氨的日变化没有氧的日变化明显,所以浮头在全天都会持续发生,而且在午后水温高时更严重。该类浮头主要发生于初冬到早春季节。因为此时藻类大量死亡分懈, 光合作用弱, 使水中残饵分解以及鱼体排泄等产生的铵盐无法转化而造成氨的积累,致使鱼中毒。对此类浮头可采取加注新水, 开动增氧机及泼洒粗盐或底层水质改良剂进行急救, 也可在入冬以后定期泼洒底层水质改良剂或沸石粉等水质改良剂进行预防。

3.由疾病引起的浮头

主要是寄生虫和细菌大量寄生在鱼体鳃部造成的缺氧,由于组织被破坏而严重影响了鳃部的气体交换功能。致使组织缺氧。造成血红蛋白载氧能力的下降。浮头鱼一般零散分布于池边浅水处,无明显的发生季节。 这种浮头与前述两种浮头的区别是浮头鱼数量少,一般来说不具暴发性,平时尽量减少硫酸铜等重金属药物的使用或者不用,可针对性地使用市面上的国标药品,例如,车轮虫则使用马拉硫磷溶液,指环虫则使用甲苯咪唑,杀虫之后注意杀菌消炎(聚维酮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