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池塘鲤鱼浮头的预防措施及解救方法

浏览

夏季气温高、阴雨天较多,特别容易造成鱼类浮头甚至泛塘,轻则影响鱼类生长,重则引起鱼类死亡甚至全军覆没。平时养殖中注意防止鱼类浮头现象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鱼类浮头的原因是什么?

1.因上下水层水温差产生急剧对流而引起的浮头 炎夏的晴天,精养鱼池水质浓,白天上下层溶氧差很大,至午后,上层水产生大量氧盈,下层水产生很多氧债,由于水的热阻力,上下水层不易对流。傍晚以后,如下雷阵雨或刮大风,致使表层水温急剧下降,产生密度流,使上下水层急剧对流,上层溶氧较高的水迅速对流至下层,很快被下层水中的有机物所耗净,偿还氧债,致使整个池塘的溶氧迅速下降,造成缺氧浮头。

2.因光合作用弱而引起的浮头 夏季如遇连绵阴雨或大雾,光照条件差,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弱,水中溶氧的补给少,而池中各种生物呼吸和有机物分解都不断地消耗氧气,以致水中溶氧供不应求,引起鱼类浮头。

3.因水质过浓或水质败坏而引起的浮头 夏季久晴未雨,池水温度高,加以大量投饵,水质肥,耗氧大。由于水的透明度小,增氧水层浅,耗氧水层高,水中溶氧供不应求,就容易引起鱼类浮头。这种水质如不及时加注新水,水色将会转为黑色,此时极易造成水中浮游生物因缺氧而全部死亡,水色转清并伴有恶臭(俗称臭清水),则往往造成泛池死鱼事故。

4.因浮游动物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浮头 春季轮虫或水蚤大量繁殖形成水华(轮虫为乳白色,水蚤为桔红色),它们大量滤食浮游植物,当水中浮游植物滤食完后,池水清晰见底(渔民称“倒水”),池水溶氧的补给只能依靠空气溶解,而浮游动物的耗氧大大增加,溶氧远远不能满足水生动物耗氧的需要,引起鱼类浮头。

二、发生浮头时应如何解救?

发生浮头时应及时采取增氧措施。如增氧机或水泵准备不足,可根据各池鱼类浮头情况区分轻重缓急,先用于重浮头的池塘(但暗浮头时必须及时开动增氧机或加注新水)。从开始浮头到严重浮头这段时间与当时的水温有关,水温低,则这段时间长一些,反之则短些。一般水温在22~26℃时开始浮头后,可拖延几小时增氧还不会发生危险。水温在26~30℃开始浮头,1小时内应立即采取增氧措施;否则,青鱼、草鱼已分散到池边,此时再进行冲水或开增氧机,鱼不易集中在水流处,就容易引起死鱼。

浮头后开机、开泵,只能使局部范围内的池水有较高的溶氧,此时开动增氧机或水泵加水主要起集鱼、救鱼的作用。因此,水泵加水时,其水流必须平于水面冲出,使水流冲得越远越好,以便尽快把浮头鱼引集到这一路溶氧较高的新水中以避免死鱼。在抢救浮头时,切勿中途停机、停泵,否则反而会加速浮头死鱼。一般开增氧机或水泵冲水需待日出后方能停机停泵。

发生严重浮头或泛池时,也可用化学增氧方法,其增氧救鱼效果迅速。具体药物可采用复方增氧剂。其主要成分为过碳酸钠(2Na2CO3•3H2O)和沸石粉,含有效氧为12%~13%。使用方法以局部水面为好,将该药粉直接撒在鱼类浮头最严重的水面,浓度为30~40毫克/升,1次用量每亩为46千克,一般30分钟后就可以平息浮头,有效时间可保持6小时。但该药物需注意保存,防止潮解失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