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12月的鱼种并塘工作 为鱼种安全越冬创造条件

浏览

12月,随着水温的骤然下降,鱼类开始进入越冬期.为此,认真做好鱼种并塘工作,是提高鱼种养殖成活率的关键.那么并塘有些什么好处呢?一可通过并塘了解鱼种生产情况,二可为放养提供依据,三可将部分空出的鱼种进行整修,四可利用鱼种场冬闲期养成鱼,提高鱼种场的使用率.并塘应把好以下几类技术关:

1.选择和修理好越冬鱼种场.

越冬鱼种场的要求是:1.避风向阳,有利于提高水温,减少冰层厚度;2.鱼场面积不少于2亩,最好4-5亩;3.堤埂坚固,保水性能好;4.进排水方便,有良好水源易进水,蓄水在2.0米以上;5.交通、用电、巡场、投饲方便,易于管理。越冬场选择好后,应及时调整消毒,干清场,每亩150-200公斤生石灰,2-3天后注水1.5米,每亩施200公斤有机肥,增肥水质,或用化肥配合使用(天气好,水温13度以上)。

2.抓好并塘前的喂养,增强鱼种越冬能力

要充分利用越冬前,有相当一段时间的水温适宜期,鱼种有强烈摄食积累脂肪以备越冬的生理特点,要坚持投喂饲料,以保持鱼体的增重和储备足够的越冬营养物质,提高鱼种成活率。日投饲量为鱼种体重0.5%-0.8%,也可以3-5天喂一次,水温6度以下时停喂。

3.起捕运输等操作过程中,减少人为的操作不慎。

在鱼种拉网、搬运过程中,操作一定要技巧,防止鱼体受伤、落鳞后大面积感染水霉病。一次积重不超过15公斤,以防挤伤其内脏。鱼种启运前,一定要经“拉网”密集环境的刺激锻炼,以提高存活率。鱼种起捕、运输、转场和放养的适宜水温为15度左右。越冬鱼种的放养量为500-600公斤,不得超过700公斤/亩。有放养计划的,将规格大,体制健壮的筛选出来,投放到成鱼养殖水面中去,这样既疏稀鱼种场密度,减少越冬损失,又能使鱼种提早适应成鱼养殖水体环境,相反延长了生长期,奠定成鱼高产基础。并塘后的鱼种,要进行单池越冬培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