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东昌府区制定春季渔业生产技术要点

浏览

为切实抓好2014年春季渔业生产工作,使春季渔业生产工作开好头、起好步。近日聊城市东昌府区水产局根据本区实际,对春季渔业生产四个关键技术环节进行统一整理,制订出春季渔业生产技术要点,以发放明白纸的形式送到广大渔农的手中。

一是早清塘。放养苗种前,应放干池塘水,清除塘内淤泥和杂草、野生杂鱼,让阳光曝晒池塘,平整塘底,修补加固池基,疏通排灌沟渠,每亩用150公斤生石灰兑水化浆全池泼洒。7-10天后注入新水。

二是早投放。春季气温、水温较低,鱼类活动力也较弱,这样在捕捞运输和投放过程中,鱼体不易受伤,成活率高。而且鱼种投早,能促使提前开食,延长鱼类全年生长期,从而提高产量。投放鱼种尽量以大规格为主好,并要求鱼种体质健壮,体表无伤、鳞片完整、游泳活泼。这样既能提高鱼种成活率又能使放养的鱼类生长迅速。鱼种放养前必须进行严格消毒,方法是用2-3%的食盐水浸洗,立即放进鱼塘里饲养。投放鱼种时应选择无风的晴天。入水地点应选在向阳背风处,投放时动作要轻快以防鱼种伤亡。

三是早投饵。当水温上升到10℃以上时,鱼类开始摄食,且摄食量随着水温的升高而逐渐增大,应及早投喂。日投量以鱼体总重的1%逐步增加到3%。每天各1-2次。亩施优质有机肥料1000公斤,或配合施用5公斤无机肥料。鱼种投放后还应根据水质变化及时进行追肥。

四是早防病。掌握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和防重于治的原则,尽量避免鱼病的发生。鱼种下塘前用食盐水或其他消毒药剂浸泡鱼体,严格消毒灭菌。春季是鱼类易发病阶段,常有水霉病、竖鳞病、烂鳃病等。盐碱地池塘还应及时肥水预防小三毛金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