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鱼的操作要点

浏览

1、稻田工程建设(1)鱼函(鱼溜)的建设:鱼函约占总面积10-20%,可建在田中央或田边或田角,开挖成方形或圆形鱼函,鱼函深1-1.5米,与鱼沟中心相通,可在栽秧前30-40天挖鱼函,挖成后每隔10天再整埋一次,连续整理3-4次,鱼函成形较好。

(2)鱼沟的建设:占总面积的3-5%。根据田块大小、形状开挖成"一"字形、"十"字形、'井'字形或"田"字形,沟宽40-60厘米,深30-40厘米,使纵沟、横沟、围沟连通。中心鱼沟顺长田边,在田中心开一条沟;围边鱼沟,离田埂1.5米处开挖。

(3)加固田埂,加高加宽,在插秧前加高、加固田埂,经加固的田埂一般高80-120厘米,宽60-80厘米,并锤打结实以防大雨时垮埂或水漫出田埂逃鱼。

(4)开好注、排水口、安装拦鱼栅:进排水口应开挖在稻田相对应的两角田埂上,使水流畅通。排水口的大小.应根据田的大小和下暴雨时进水量的大小而定,以安全不逃鱼为准。进、排水口安装好拦鱼栅,防止逃鱼和野杂鱼等敌害进入养鱼稻田。拦鱼栅可用铁丝、竹篾等材料做,拦鱼栅长度为排水口的3倍,使之成弧形,高度要超过田埂10-20厘米,底部插入硬泥土30厘米。

2、养殖种类的选择、鱼种放养规格、放养量等的确定

(1)稻田养鱼:可以鲤鱼为主,草鱼为辅,每亩可放体重50克的鲤鱼种150尾,体重50克的草鱼70尾或放养寸片鱼种600-800尾,放养比例,鲤鱼60%-80%、草鱼20%、鲫鱼10%。一般经8个月的养殖,可收获成鱼100公斤或大规格鱼种80公斤左右。

(2)稻田养青虾:通常每亩放规格1.5厘米以上的虾种1.5-2万尾,或抱卵亲虾0.3-0.5公斤,并可适当放养少量鲢鳙鱼夏花,以充分利用稻田水域空间和调节水质。

(3)稻田养蟹:计划亩产商品蟹20公斤以上的,每亩放规格为80-120只/公斤的蟹种4-5公斤;计划亩产商品蟹30公斤以上的,可放上述规格的蟹种6-7公斤。也可实行鱼蟹混养,每亩放规格为80-120只/公斤的蟹种2.5-3公厅,大规格鱼种10-15公斤。

3、水质调控管理

养鱼稻田水位水质的管理,既要服务于鱼类的生长需要,又要服从于水稻生长要求干干湿湿的环境。因而在水质管理上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水位。4、5月放养之初,为提高水温,沟内水深保持在0.6-0.8米即可。随着气温升高,鱼类长大,7月份水深可到1米,8、9月,可将水位提升到最大。二是根据天气水质变化调整水位。通常4-6月份,每15-20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1/5-1/4。7-9月份高温季节,每周换水l-2次,每次换水1/3,以后随气温下降,逐渐减少换水次数和换水量。三是根据水稻烤田治虫要求调控水位。当水稻需晒田时,将水位降至田面露出水面即可,晒田时间要短,晒田结束随即将水位加至原来水位。若水稻要喷药治虫,应尽量叶面喷洒,并根据情况更换新鲜水,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4、科学投喂管理

日投饵量应视水温、水质、季节而定,一般日投饵量占池鱼体重的3-5%或占池虾、蟹体重的5-8%。每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投喂的饵料种类由养殖品种决定。河蟹、青虾为杂食性水生经济动物.植物性饵料、动物性饵料皆喜欢吃,尤喜食动物性饵料,且有贪食的习性。因此,在河蟹、青虾饵料的组合与统筹上,应坚持"荤素搭配,精育结合"的原则,在充分利用稻田天然饵料的同时,还应多喂些水草、菜叶、南瓜等青饲料,辅以小杂鱼、螺丝等动物性饵料,实行科学投饵,使之吃饱吃好,促进生长。

5、日常管理

稻田养殖的日常管理,要求严格认真,坚持不懈,每天坚持早晚各巡田一次,注意查看水位变化情况、鱼类摄食活动情况和防逃设施完好程度等,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并做好病害防治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