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灾后恢复生产指导意见

浏览

为切实抓好今年我市渔业洪灾后恢复生产工作,力保大灾之年渔业“不减产、不减收”。现就做好我市渔业灾后恢复生产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抢修毁损渔业基础设施

要充分利用夏季渔业生产有利时机,多方筹措资金,抓紧修复水、电、路,池埂、护坡、涵闸、泵站及生产管理用房、网箱等基础设施。分清轻重缓急,确定重点内容,安排工作进度,尽快落实重建规划和实施方案的各项内容,提高修复标准,提高我市渔业生产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当年受灾,当年恢复,当年见效。

二、抢抓投喂工作

加强养殖品种的投喂,增加饵料的营养和投喂频次,迅速恢复鱼类体质。

三、抢抓苗种调剂和结构调整

摸清本地重点养殖品种的鱼种损失情况,市局做好相关种苗余缺信息的发布工作,并积极协调、落实本地亲本和鱼种的调运工作。对于鱼种损失缺口大,难以补充的品种,通过养殖结构调整,改投当年养殖当年见效的品种,或改密养为稀养,提高养殖品种规格,提升养殖效益。

四、抢抓灾后防疫管理

一是抓紧对灾害造成的死鱼进行无害化处理,组织渔民对池塘的死鱼进行打捞,将死鱼深埋,避免因病菌繁殖而造成疫病发生。二是抓紧对养殖水体和养殖、投放的鱼种进行消毒,防止疫病的发生。三是对空塘要抓紧干塘、晒塘和清塘,按无公害生产要求进行彻底消毒,减少病害发生。四是强化养殖过程中用药的监管,积极预防水霉病等疾病,在病防过程中严禁使用“孔雀石绿”等禁用药物,避免对水产品质量安全构成威胁。

五、灾后渔业补救措施

1、拉网并塘。发生漫水跑鱼的池口,应重新拉网过数,摸清塘口存留鱼蟹数量,数量少的塘口,可拉网并入其它池口。

2、消毒杀菌。洪水退后,应立即用二氧化氯、漂白粉等对水体消毒,预防疾病。

3、清塘除野。逃跑严重的池塘,拉网并塘后,立即抽干池水,每亩用生石灰100公斤,化浆全池泼洒,彻底杀灭池中的有害生物和野杂鱼类。清池后的池塘补救措施有:①培育一龄鱼种。每亩投放夏花鱼种6500尾,其中彭泽鲫3500尾,鲢鱼1500尾,鳙鱼500尾,草(鳊)鱼1000尾,年底可生产一龄鱼种200公斤-2500公斤。②成鱼养殖。每亩投放夏花鱼种1230尾,其中彭泽鲫800尾,鲢鱼250尾、鳙鱼80尾,草(鳊)鱼100尾,年底可成鱼200公斤-300公斤。跑鱼不严重的池口补救措施有:①成鱼塘。补放彭泽鲫夏花1000尾-1500尾,鲢、鳙鱼夏800尾-100尾。②鱼种池。根据跑鱼情况补放夏花鱼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