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养殖酸性水体改良方法

浏览

在淡水养殖过程中,鱼类除病原体感染而生病外,水体的酸性也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鱼类的健康生长。从以下几方面改良酸性水体。

一、科学施肥。为防止水体呈酸性,一是有机肥使用前要充分发酵、腐熟。施用有机肥时间最好选择在水温较低季节,因为水温低有机肥料分解速度慢,有利于有机质的腐殖化分解,使有机质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并能使肥效持久,不至于因缺肥而影响水生物的繁殖生长。二是施用无机肥时,应选择碳酸氢铵草木灰、磷酸二氢钙、磷酸氢钙等。化肥应本着量少次多的原则,每隔7-10天一次或根据水体肥瘦情况灵活机动使用。

二、清淤。水产养殖多年的水体,至少三年清理一次淤泥,保持水底有15cm左右厚的淤泥即可。清淤后,最好让池底风吹日晒,或经冬季的冰冻,这样池底层变得干燥疏松,也能消除有害的还原性中间物,为翌年改善溶氧状况和改良水质创造条件。

三、施放生石灰。一是在清塘除淤时,根据淤泥 的 厚 度 , 每10cm深淤泥每亩用生石灰120kg,生石灰用水化解,趁热时全塘泼洒。如把生石灰与淤泥混翻一次更佳。这样不仅可以中和淤泥中有机酸、硫化氢,改变塘底酸性环境,使淤泥呈弱碱性,而且还可以杀灭泥中的病菌、病原体和寄生虫,有利于鱼类生长。二是平时鱼类养殖日常管理中,每隔15-20天,每亩水深1米,用15-25kg生石灰溶化的溶液全水面泼洒,使水体呈碱性,PH值达到8以上,即则可中和水体的酸性,又可抑制和杀灭病毒病菌,预防鱼类细菌性疾病发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