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溪水产养殖之现状

浏览

三溪镇是个农业大镇,水产养殖重镇,有可养水面1.7万余亩。三溪养殖水面大多由低洼水田改造而成,旱涝不保收,交通不便,排灌设施不齐全;养殖品种以四大家鱼为主,亩产量约50斤,亩纯利润不足1000元;名、特、优水产品养殖不突出,与周边地区相比有一定差距。是什么原因导致三溪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呢?

一、地势低洼,旱涝不保收。

自从1983年至1998年多次洪水导致农民颗粒无收,无奈之下改水田为渔池。自三峡大坝建成后情况有所好转,但水灾留下来的阴影挥之不去,致使渔民在7月份以前不敢大胆投入,从而影响水产品产量。

二、养殖品种以四大家鱼为主,名、特、优不突出。

几十年来,仍以四大家鱼为主,名、特、优产品发展缓慢,导致养殖效益不高。在荆山县,有一个养殖户80亩水面从事甲鱼养鱼,年收入几十万元,产品供不应求。而三溪80亩的养殖户养殖四大家鱼纯收入不到10万元。

三、稻田利用率不高。

三溪有几万亩稻田,如果发展稻—虾连作,稻—鱼混养,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收入,同时充分利用稻—虾,稻—鱼混养,发展生态养殖,生产无公害水产品。

针对三溪目前养殖现状,为了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三溪养殖水域进行合理有效改造。

一是改善养殖条件,提高养殖效益。

养殖水域应实现路、水、电三通,今年9月份同一天王坚、邹治平,明振斌、乐发林等人泛池,损失惨重。究其原因是:电力设施不到位,增氧机功效不大,在枝江,一个10亩鱼池配2台增氧机,从事高密养度,亩纯利润是2500—3000元。同时疏通渠道保证充足水源,今年大旱,许多渔池缺水,由于没有水源,无法抽水,因此水产养殖水是根本。

二是发展名、特、优养殖,充分利用资源。

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呢?发展名、特、优产品,立体养殖势在必行。在潜江稻—虾连作,既产稻、又有虾,稻、虾两不误。去年在县水产局支持下,在八湘村发展稻虾连作200亩,取得了较好的收益。

三是发展高效养殖、建养殖示范基地。

四大家鱼是常规养殖品种,只要养殖方式得当,同样可以产生好的效益。2009年中心去枝江市陶家湖渔场参观学习,当地的养殖条件与三溪相比相差甚远,但那时他们养殖四大家鱼亩纯收入达到2000—2500元。当然,高收入必须有高投入,他们每亩投入达1万元。在三溪由于自然条件养殖水平等原因不敢冒然投资,同时渔民是小生产者抵抗风险能力差。可以水产服务中心为主,政府补贴建立水产养殖试验基地进行高密度、高水平养殖,养殖成功后再进行推广。

四、改造渔池,提高效益

养殖时间长,淤泥堆积,减少水容量从而影响鱼产量,针对长期以来淤泥堆积,减少渔池蓄水量降低养殖效益可以争取国家支持和渔民投入相结合对渔池进行改造。

如何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提高养殖效益,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但关键是养殖条件和养殖水平,针对三溪目前状况,争取国家项目支持改善养殖条件,对渔民科学培训提高养殖水平,二者相辅相成,不可缺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