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水鱼池鳅莲共生技术研究

浏览

按照种养模式要求对实验鱼池进行基本改造,掌握有关工程建设技术参数;从生态高效的角度构建鳅莲共生模式,掌握品种选择、种养时间、种养密度、水位调控、水质调节、饲养管理、病害防治等技术参数;从市场价格机制和物质循环利用的角度,掌握湘莲采摘及泥鳅捕捞最佳时机;为翌年春季泥鳅的自然繁殖和成鳅及早上市,实行泥鳅的有针对性捕捞策略,掌握种鳅越冬需要的水位、草堆附着体等条件的技术参数。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相关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湘莲种植效益的不断攀升,阳新县部分农户将淤塞严重的鱼池用来种植湘莲,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种植面积发展到近3万亩。为增加鱼池收入,我们探索了浅水鱼池鳅莲共生模式。莲池底质大多使用有机肥料,随着有机肥料的分解,池水中的水生生物会大量繁殖,而这些水生生物是泥鳅天然的适口饵料。单一种莲,不足以充分利用水面资源,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进行鳅莲共作,是一条合理利用浅水鱼池水面资源的有效途径。

泥鳅生活在莲池中,既能摄食水中浮游生物,又能利用水中杂草、昆虫和部分底栖生物。泥鳅的粪便、残饵又为莲提供了肥料。泥鳅喜在底泥中钻洞活动,疏松了土层,为莲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质条件。莲茂盛的叶为泥鳅遮阴挡光,高温季节池水水温较一般鱼池低3-5℃(30℃以下),满足了泥鳅生活于弱光、温水环境的要求。因此,莲池套养泥鳅,鳅、莲互补,相得益彰,互利共生,能够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丰收。

据统计,黄石市现有淤塞严重的浅水鱼池近10余万亩,这些鱼池水位浅,单靠养鱼不能实现高产、高效,而进行清淤改造又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造成目前资源利用率不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偏低的不利局面。实行浅水鱼池鳅莲共生,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符合产业发展趋势,顺应市场需求,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二、主要研究内容、工艺路线。

主要研究浅水鱼池鳅、莲共生模式,探讨该模式的种养技术规范。具体内容包括:

1、按照种养模式要求对实验鱼池进行基本改造,掌握有关工程建设技术参数;

2、从生态高效的角度构建鳅莲共生模式,掌握品种选择、种养时间、种养密度、水位调控、水质调节、饲养管理、病害防治等技术参数;

3、从市场价格机制和物质循环利用的角度,掌握湘莲采摘及泥鳅捕捞最佳时机;为翌年春季泥鳅的自然繁殖和成鳅及早上市,实行泥鳅的有针对性捕捞策略,掌握种鳅越冬需要的水位、草堆附着体等条件的技术参数。

工艺路线:

开挖鱼池围沟鱼溜→放养泥鳅前清沟清溜消毒→施放发酵鸡粪→种植湘莲→蓄水10cm→投放泥鳅→水质管理→饲料投喂→疾病防治→日常管理→泥鳅捕捞及湘莲采摘、效益分析。

三、研究的关键技术和创新点及可能取得的知识产权

关键技术:准确把握泥鳅、湘莲共生模式在鱼池改造、苗种放养(种植)、饲养管理、捕捞销售及越冬管理环节上技术要求,实现水产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

创新点:在浅水鱼池种植湘莲、套养泥鳅,高效兼作两相宜,种养双丰收,建立浅水鱼池生态、高效、安全渔业方式。

本研究成果经过鉴定后,可申请浅水鱼池种植水生作物配养泥鳅技术专利。

四、预期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

预期技术经济指标:

1、鳅种成活率达到90%,较普通池塘养殖提高15%以上。

2、泥鳅养成平均规格达到28克/尾;不足10克/尾规格所占比例不超过15%,较普通池塘养殖减少10%以上。

3、湘莲单产260斤,泥鳅单产320斤,亩利润4160元,较普通池塘养殖提高30%以上。

4、研究产品达到无公害水产品质量要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