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病快速诊断及防治

浏览

生产实践中,根据鱼病发生的病原种类,将鱼病大致归纳为六大类别。

一、细菌类鱼病:常表现出充血、发炎、脓肿、腐烂、鳍条基部充血、蛀鳍(鳍的表皮组织腐烂)、竖鳞等病状。如烂鳃病:鳃丝腐烂,粘液分泌多并附有污泥,鳃盖骨出现“开天窗”症状;肠炎病:病鱼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液体流出;又如赤皮病:表现为鳞片脱落,鳍条蛀烂,体表充血发炎。患打印病的鱼则在尾柄或腹部两侧出现一个个似指印状的红斑。白头白嘴病:隔水观察,可见鱼体头部、嘴唇发白、糜烂;白皮病症状为病鱼尾柄部位发白。病症最为突出的要数淡水鱼暴发性病:病鱼全身充血,眼球突出,肛门红肿,内脏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病变,是淡水鱼危害性最大的鱼病之一。防治方法:根据病情采取内服药饵与体外消毒相结合的方法,多见效。常用消毒剂有:漂白粉、生石灰、强氯精、二氧化氯等。内服药物有:土霉素、氟哌酸等及部分中草药。

二、病毒类鱼病:草鱼出血病是病毒性鱼病的主要代表,感染此病的草鱼呈全身性出血症状,表现出红肌肉、红鳍红鳃盖、肠炎三大特征,其流行水温为20℃-30℃,是草鱼种培育的最大病患之一。防治方法: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多采用人工免疫,浸泡或注射疫苗的方法预防该病的发生。如养殖中一旦发生此病,也不妨试用下面中草药方:每100公斤鱼分别取大黄50克、黄芩30克、黄柏20克、板蓝根50克,研粉制成药饵投喂,连续七天一个疗程。

三、真菌类鱼病:真菌是一种低等植物,在淡水中,能致病的只有水霉和肤霉两类。当水霉病发生时,病鱼体表伤口处长出一团团如棉絮状白毛。鱼卵在孵化过程中也常发生此症,而严重影响孵化率。鳃霉病一般较少发生,但一旦爆发,危害极大,患病鱼鳃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目前尚无有效方法治疗。水霉病防治:1、全池泼洒高锰酸钾食盐(2g∕m3,4g∕m3)合剂;水霉灵0.15g∕m3,隔天一次,连用2-3次。2、无鳞鱼急性感染用3%-4%食盐与3-4万IU∕L青霉素合剂浸洗10-15分钟,每天一次,连用2-3次。3、每100公斤吃食鱼用10g土霉素拌饵投喂,连用5-7天。4、用亚甲基蓝2-3㎎∕L浓度全池泼洒。

四、原虫类鱼病:原虫病是由原生动物寄生引起的鱼病,原生动物是一种单细胞动物,虫体很小,肉眼看不到,而且种类有成千上万之多,这类寄生虫寄生鱼体时有一个共性,即:寄生部位(如鳃、体表、肠道等)粘液增多,一般不出现细菌性鱼病那种充血发炎症状。危害的对象主要是鱼苗、鱼种阶段,好发生于春秋温湿季节,流行水温为15℃-25℃,。在实际养殖中,几种常见的危害性较大的原虫病,也有明显的表症可供诊断。如小瓜虫病:病鱼体表和鳃部出现密密的小白点;车轮虫病:幼鱼受到车轮虫侵袭时,有绕池边群游现象,鱼体消瘦,有时还出现“白嘴”症状;鳃隐鞭虫病:鳃丝鲜红,多粘液,但鳃丝不腐烂;孢子虫病:不同鱼种、症状表现也各部相同,如鲢、鳙鱼感染孢子虫时表现为疯狂病,在水中狂游乱窜,鲤鱼的病灶则在鳃部,出现许多灰白色的点状胞囊,鲫鱼在头部后上端形成瘤状孢囊,草鱼则表现在肠壁出现许多白色小孢囊。治疗方法:这类鱼病,一般采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治愈,但小瓜虫病发生时,应使用0.1-0.2㎎∕L硝酸亚汞治疗,粘孢子虫则需用0.5㎎∕L敌百虫和0.5㎎∕L硫酸铜合剂才能奏效。

五、大型寄生虫病:虫体多寄生在鱼体表、鳃或肠道内,多数寄生虫可用肉眼看到并辨认。如锚头蚤病肉眼可见体表有如针状虫体;中华蚤:肉眼可见蛆一样白色小虫附着在鳃丝上,绦虫病:虫体似粗棉线,毛细线虫寄生于草鱼、鲢鱼肠道内,嗜子宫线虫则寄生鲤、鳗鱼鳞片或鳔内。鱼虱:虫体透明,形状似臭虫,吸附在鱼体表上。指环虫和三代虫则需具助低倍显微镜观察,才能看见形似水蛭般透明虫体,其中指环虫的头部一端有四个黑色眼点,三代虫则无。防治方法:用90%晶体敌百虫0.3-0.5㎎∕L全池泼洒。如寄生虫在鱼体内,还应内服敌百虫、左旋咪唑、丙硫苯咪唑等内服药。

六、其他类:因水质不良、营养不足引起,或因其他生物因素造成。因致病原因不一,其防治方法也分别不同。如气泡病:因水中气体过于饱和,导致幼鱼肠道、体表、鳃等部位附有较多气泡而漂浮水面,无法下沉。防治方法是即时冲注新水或将病鱼转入新的水环境。泛池则是因水中缺氧,导致池鱼窒息死亡,多发生在清晨,养殖中一旦发现池鱼严重浮头,应立即灌注新水,开启增氧机,并施洒化学增氧剂急救。打粉病则由于水质酸性过重,滋生大量嗜酸性卵甲藻引起,病鱼体表布满白点,尤如裹了一层米粉状,此病发生时忌用硫酸铜治疗,可用生石灰将池水PH值调高,抑制该藻类生长。又如跑马病:鱼苗因缺乏适口饵料而出现绕池边成狅游现象,可采取分塘分稀及增大每日投饲量措施缓解病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