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安全越冬技术

浏览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渔业生产均要经过越冬这一重要环节,越冬期长达4个月以上。河蟹越冬在某些技术环节与其它水产养殖品种越冬有不同之处,为了做好河蟹越冬期间管理,提高河蟹越冬成活率,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河蟹养殖生产经验,现对北方地区河蟹安全越冬技术作一介绍,仅供参考。

一、河蟹越冬特点及越冬方法

1.河蟹越冬特点

河蟹越冬时,将身体匍匐在水底的泥里,一般只露出口器、复眼和螯足部位。

2.河蟹越冬方法

河蟹越冬方法主要有室内水泥池越冬、室外土池越冬和网箱越冬三种方式。室内水泥池越冬的优点是河蟹起捕方便,有利于观察河蟹活动情况,缺点是存储量少,大量存储扣蟹时不适用;网箱越冬则适宜短期储存,因其河蟹体能消耗大、残蟹多,死亡率高、一般不采用;室外土池越冬方法采用较多,优点是管理简单,存储量大,适合扣蟹及成蟹大量存储,缺点是河蟹起捕不方便。

二、河蟹越冬前的准备

1.河蟹越冬池的选择

选择环境安静、靠近水源、底质保水性能较好的池塘。面积1~2亩,东西走向,水面开阔。

2.清塘

河蟹越冬要求底质清新。老池在越冬前要清出池底淤泥,并每亩用10~15公斤漂白粉进行消毒。

3.注水

越冬池清塘后,要注入清新无污染的水,进水要经过严格的过滤,防止野杂鱼、虾、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进入越冬池。先加水到满水位的2/3处,在结冰前再补满水位,避免因水位一次加满后,河蟹在浅水层处打洞,结冰后,水位再下降,冻死洞中的河蟹。

4.洒药

河蟹入越冬池前,对越冬池水用1ppm敌百虫进行全池泼洒,以杀死浮游动物,保证适量的浮游植物。

5.施肥

新推池塘或水质过清的越冬池,因水体浮游植物含量较低,在封冰前,可施用化肥或生物制剂适当肥水培养浮游植物,保持水体逶明度在30~40厘米。

6.强化培育

越冬前,河蟹必须经过强化培育。九、十月份是河蟹的"育肥期",此时,应加强优质饲料投喂量,以增加河蟹体内的脂肪积累,储存能量,增加体能。封冰后,水温降到4℃以下,除亲蟹冰下少量投喂以外,扣蟹越冬一般不投喂饲料。

三、河蟹越冬密度

河蟹越冬密度可根据越冬池的条件而定,如果池塘的底质较好,冬季补水方便可多放些,反之则少放。扣蟹越冬每亩可放养400~500公斤;成蟹则每亩放养200~300公斤。

四、放养方法

河蟹直接放入越冬池水中,防止在岸上长时间爬行,日晒而死。商品蟹越冬,最好将雌、雄蟹分池存放,或同一池塘用拦网将雌、雄河蟹分开。这样可防止成熟河蟹交尾,减少死亡率。

五、越冬管理

池塘水中氧气85%来源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增氧,少部分来源于空气的溶入和补水时带入。越冬池应以明冰封冰,若冻成乌冰,应破除后重新结冰,保证明冰区占50%以上。雪后及时清除积雪,清雪面积占池塘面积的80%以上。如乌冰或扫雪不及时,造成冰下光照不足,阻断光合作用,易造成缺氧。明冰的透光率达30%,晴天中午可满足藻类光合作用的需要。而乌冰的透光率一般为10%左右,覆雪20~30厘米,透光率大大降低,仅为0.5%。池塘若缺氧时可采取机械增氧或泼洒化学制剂增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