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池塘水草栽植与管理

浏览

“蟹养得好不好,关键看水草”这是河蟹养殖户中都熟知的渔谚,由此可见水草在池塘养蟹中的重要性。将蟹池栽植的常见水草的栽植方法、布局和后期护理介绍如下。

一、伊乐藻

1、栽植方法

伊乐藻耐低温,在早期蟹池其他水草还没有长起来的时候只有它能够为河蟹提供生长、栖息、蜕壳的隐蔽场所,所以伊乐藻宜在冬春季进行栽插。方法是将草3~5株一束扦插入泥3~5cm,土上留15~20cm,株行距50cm×50cm,用量为10~15千克/亩,保证栽植区水位在30cm左右。

伊乐藻不耐高温,当夏季水温达到30℃以上时,基本停止生长,腐烂坏水,所以伊乐藻的池塘覆盖率应控制在20%以内,如果覆盖面过大,夏季高温期应及时捞出。

2、栽后护理

(1)前期护理:前期水位要保持在30 cm左右,以后随着温度上升,水位也应逐渐升高。3、4月份,保持水深40~60左右,并保证有一定的透明度,利于水温上升和有充足光照。有利于水草根系快速生长、分蘖,使水草根系好,植株矮壮、叶面宽大,不易漂浮、吸收池底养分也多,水草生长健康。根据塘口的实际情况还可以适当的追施部分生物肥或有机肥。

(2)中后期护理:养殖中后期要抑制伊乐藻快速生长,防止其出现生长过密、封塘的现象而引起水质剧烈变化,故应在高温季节来临前,运用割茬的方法,即用拖刀将伊乐藻的上半段割除,使其高度低于水面20cm左右。

二、轮叶黑藻

1、栽植方法

方法1:一般在谷雨前后,将收集到的轮叶黑藻切成长8厘米左右的节段,用湿粘土将其包裹并捏成团投入池塘,每亩按40千克左右均匀泼洒,保持池塘水草栽种区的水深在15cm左右。约20天后当池中见到大量新生的轮叶黑藻时,可将水深加至30cm左右,以后逐步加深池水,不使水草露出水面。

方法2:在每年的12月到翌年3月是轮叶黑藻芽苞的播种期,选择晴天播种,每亩用种500~1000克,用湿粘土拌匀后直接撒播。当水温升至15℃时,5~10天开始发芽。

2、栽后护理

轮叶黑藻的特点是耐高温、生长期长、适应性好、再生能力强,是河蟹喜食的水草之一,被河蟹夹断后能节节生根,生命力极强,不会败坏水质,因此这种水草在栽后无需特别的护理。池塘覆盖率可达40%~50%。

三、苦草

1、栽植方法

清明前后,当气温达15℃左右时,先将苦草种放入一容器中加水浸泡5天左右,并在浸泡过程中经常用手搓揉苦草籽的果实,使果实中的种籽泡出来,然后拌入细泥土在池中浅水区均匀撒播,要尽量让种籽粘在泥土上并落入池底,同时保持苦草种植区水位在5~10cm左右,便于接受光照利于种籽发芽,一般在种后5~10天左右开始发芽。

2、栽后护理

苦草易种植、产量高、耐高温,具有脆、嫩的特点,是河蟹喜食的植物性饵料,在蟹池中长成后可形成“水下森林”,河蟹吃食时,只吃苦草的根部较嫩的部分,大部分被河蟹夹断后漂浮在水面,夏季高温时极易腐烂败坏水质,需要及时其捞除,覆盖率一般控制在20%左右。

四、水花生

当河蟹池中有以上三种水草并且长势较好时,一般无需再移栽水花生,只有当蟹池中实在没有水草时,才考虑适当移栽水花生。

1、栽植方法

水花生在蟹池中都采取移栽的办法,当气温在10℃以上时,将水花生移至池塘的四周浅水处或均匀布局于池塘中并用木桩将其固定,因水花生的适应性极强,无论陆地和水面都能生长,因此无论水花生的根是否嵌入泥土都可以。

2、栽后护理

因水花生的适应性特别强,而河蟹又不爱吃,只是喜欢在上面栖息、摄食,因此移栽后要防止其过分疯长而覆盖全池带来其它负面影响,一般将覆盖率始终控制在10%~20%左右。

蟹池水草的布局:根据不同水草的生长特点,建议在蟹池中种植多种水草。一是可以保持蟹池水草的多样性;二是确保河蟹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不脱草。一般在环沟内种植的轮叶黑藻和伊乐藻;在中间浅水平台种植苦草,水草的总覆盖率控制在50%~60%左右为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