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虾池水环境技术(一)

浏览

一、项目设计实施方案

本项目计划任务为2007年度,承担单位为原百步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协作单位为百步水产专业合作社,技术依托浙江淡水水产研究所和海盐县水产站。由农技站水产技术骨干及百步水产专业合作社养虾专业户组成课题攻关小组。落实百步水产专业合作社水产养殖示范场为试点。农技站购进水质检测仪器设备,重点做好池塘养殖前和养殖中的全过程,对水质进行检测、分析,建立养殖环境中水质,底质的监测,同时将根据检测结果及时采用水质调控技术措施,创造虾类生长的良好生态环境条件,切断病源水体传播,促进健康养殖,达到高产高效。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1、水质检测仪。从南京购进电子水质检测分析仪一台,主要监测、分析指标:盐度、PH值、氨氮、亚硝酸 盐、溶解氧等。了解和分析虾池水质、底质的现状和变化。

2、池塘。大横港桥,水产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池塘8只,净面积36亩,其中蓄水池1只,面积4亩,池塘一般水深1.8米,坡比1:2.5米(养虾池7只,面积32亩)。

3、配备增氧机设备,共38千瓦,26台套。其中水车式18台,叶轮式8台。气泵8台,增氧机为大塘养殖所用,气泵为苗期小池淡化所用。

(二)方法:

1、定期水质检测。自放苗前始至整个养殖过程,每10天抽样检测水质一次。使水质保持PH7.5-8.5、氨氮≤1.0毫克/升、硝酸盐≤0.1毫克/升、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

2、建蓄水池。蓄水池安排在整个基地中间位置,便于养殖池注水,在蓄水池中消毒,调节好水质和再加入养殖池。

3、放苗。计划亩放苗6―7万尾,虾苗规格0.8cm左右,年养殖一茬,6月初放苗,采用大塘尼龙薄膜围淡化暂养水池。

4、日常管理:

(1)苗期暂养控制密度每立方水3000尾左右,暂养淡化时间不超过10天;

(2)成虾养殖抓住科学增氧,用蓄水池中各项指标合格的水注加养殖池,合理投饲,调控水质等技术关键,创造良好的池塘环境条件,确保虾类成活率和正常生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