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地栽技术

浏览

把黑木耳的菌袋摆放在室外的向阳田块上进行出耳管理,称为地栽黑木耳。这种栽培方法模拟了黑木耳野生的生活环境,操作方便,方法简单。在15-28摄氏度温度条件下,湿润、凉爽很适合黑木耳生长,而且又不易被杂菌污染。

1、菌种选择

黑木耳品种按其形状可分菊花型和多片型,地栽黑木耳一般要选择多片型,按其后熟过程所需积温不同,可分早、中、晚熟三个品种。早熟品种一般菌丝快长满袋或刚长满袋时划口、就可以出耳,此时产量也最高,如果划口不及时,产量就会受影响;晚熟品种菌丝长满袋后还需要后熟过程,其所需积温达500摄氏度以上(日平均温度×天数),如果后熟过程所需积温未达到之前就划口,划的口里不长木耳,还容易污染,长出杂菌;早熟和晚熟之间的品种叫中熟品种。

2、培养料的配制

凡是阔叶树木屑、农作物秸秆都可以做培养料。配料应注意原料合适的配比、料水比和酸碱度,这些因素影响培养料的理化性质,与木耳菌丝生长发育有直接关系。

配方一:锯木屑74%;稻糠20%;玉米3%;大豆粉1.5%;石膏1%;生石灰0.5%。

配方二:玉米芯粉79%;稻糠20%;石膏1%。

配方三:豆秸秆粉88%;稻糠10%;石膏1%;蔗糖1%。

二、三配方可另加0.5%的生石灰,各配方配料含水量60%左右。一般用手捏拌好的培养料,指缝间有水迹,滴水不超过一滴为宜。

3、拌料装袋

培养料最好用拌料机拌料,如果人工拌料,至少要保证“三三”制,也就是说,辅料先拌三遍,主料和辅料混合拌三遍,加水后再拌三遍。或者,先把辅料混合拌匀后,一层主料,一层辅料,混合后进行拌料,正反方向各2-3次就可以了。

培养料加水后,要拌匀,堆闷2小时,让其水分浸润湿透,不能混杂有干料,以免影响灭菌效果。

装袋可选用装袋机,该机装料打孔能一次完成,即节省人力,又保证了装袋的质量。袋一定要选用16.5×33cm的聚乙烯袋,因聚乙烯袋在低温时不易破损,质地柔软,易收缩,袋壁紧贴菌棒上,开口出耳时保湿性能好,喷水时不易使菌袋内积水,减少了出耳期的后期污染。装料要松紧适度,料松菌丝弱,易衰老,出耳时易污染,料过紧通气不良,发菌慢。一般填料高度为17-19cm。装料后套上颈圈,压上盖。盖和料面应保持3-5cm空间高度。

4、灭菌接种

灭菌方法多采用常压灭菌。常压灭菌时间应从锅内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时开始计算,持续8小时以上,如灭菌期间温度降到100摄氏度以下,灭菌时间至少要延长2小时以上,以做到彻底灭菌。

接种应严格无菌操作,熟练掌握接种技术,接种前用甲醛对接种箱(室)进行消毒,还应将所用的菌种瓶表面用2%的高锰酸钾溶液洗涤,所用的接种工具也要消毒才能与菌种一起放入接种箱(室),对有怀疑的菌种,可先拔掉棉塞闻味,若是清香味,属合格菌种,若有酒、酸、臭味,则是坏菌种,应该淘汰。接种时要挖去瓶口老菌块,不要将菌种弄得太碎,菌种太碎萌发缓慢,易遭霉菌感染。

5、培养

培养室要选择能保温、增温、避光、通风的厂房,打架子时每层之间高度35cm左右为好,摆袋之前室内用甲醛进行消毒,摆袋时先把菌袋倒过来,使孔内菌种落下,然后正立摆袋,保证大部分菌种覆盖料面,使少部分菌种落到孔内,养菌初期室内温度可以升到28-30摄氏度,但吃料1cm后,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2摄氏度左右,养菌10天后开始早晚各通风半小时以上,保持室内黑暗有利于菌丝生长,养菌期间如果发现杂菌,挑出来重新装袋灭菌,也基本上不影响单产。另外应每天用来苏水对培养室进行加湿消毒。每5天用甲醛熏蒸一次。

6、集中催耳芽期管理

①划口时间

在我地区春耳最佳划口时间为4月中旬至4月下旬,7月初之前采耳要结束;秋耳划口时间7月上旬至7月下旬,10月初采耳要结束,如果出不完,下年春季继续出耳。

②做出耳床

对不同地势应做不同的耳床,排水不好的地块,应做高出地面5-30cm的出耳床;排水好的地块应做比地面低5-25cm的出耳床,耳床宽100-120cm为好,长度不限,但太长也不好管理,做好耳床后,应浇重水一次,使床面吃足、吃透水,然后每平方米撒上100克生石灰消毒。

③倒立划口摆袋

去掉将划口的菌袋的封盖,袋口用手拧紧,用木棍塞入菌袋孔内,倒立划口,划口多以划“V”型口,口的角度50-60摄氏度,角的斜长1-1.5cm,深度0.3-0.5cm,每袋划4-5层,最低层应离地面5cm以上,每层划4个口;也可划条型口,每袋顺袋划5条,顶端划2条。将喷水带的小孔朝下顺床放置床中间,两边把菌倒立摆袋,袋间隔2cm,然后盖上塑料布和草帘。

④催耳芽管理

催耳芽期一般需要15-20天,这期间床面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85%-90%,如湿度不够时,把喷水带接通水源数分钟后,即可达到所需的湿度。如果白天床面温度高于27摄氏度,用通风方法使床面温度保持在22-24摄氏度之间。适当的散射光可诱导耳基形成,应早晚掀开草帘子半小时,并可同时满足通风要求。

7、子实体生长期管理

耳芽长到1cm左右,挑出耳芽比较齐的菌袋可以出耳床,先将遮阴网架设在耳床上,遮阴网高度180cm左右,再把出耳芽的菌袋摆在床面上,袋间隔10―15cm,在人行道上铺水带,此时的喷水带水孔应朝上,先把耳芽晒干1―2天后喷水,开始浇水时先喷20―30分钟,然后夜间和阴天每2小时左右喷水3分钟,晴天每1小时左右喷水3分钟,也就是说耳片上的水珠快要干时就喷一点水,使耳片始终保持湿润状态,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5%,这种湿润状态要持续3天以上,如果在耳片伸展期耳片生长缓慢就应停止浇水,让耳片干透,连根也干,使菌丝能积累更多的养分,7天后再加大喷水,使耳基迅速吸水膨大,加速其生长。这样重复湿就湿透、干就干透,耳片才能长得快,长的好,并明显减少杂菌感染率,气温低于15摄氏度或下雨时不必喷水。

8、采收和加工

耳片弹性减弱是成熟的标志,耳片成熟后,生理活性下降,若遇高温、高湿极易感染杂菌,发生腐烂性“流耳”,因此,应及时采收,尤其是高温、高湿季节,对有八、九分成熟的耳片也应采收,采收时留在菌袋上的耳根必须清除干净,以免感染杂菌产生“流耳”。对采摘下的木耳,去除多余的耳根后及时放在沙网上晒干,末干之前不必多次翻动,以免出现“拳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