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竹的饲养要点与矮化方法

浏览

在家中养上一盆盆竹,不但能改善室内居家气氛,还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室内的空气,可以说是非常有用的室内观叶植物。盆竹的品种非常多,花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竹子的品种。这里

一、盆竹饲养注意事项

盆竹的品种繁多,比较适宜家养盆栽的小型品种有罗汉竹、米竹、翠竹、菲自竹、金刚竹、麒麟竹等。盆栽竹的数量可根据个人爱好和用盆大小而定,一般每盆3-7株,但2株的“双杆式”也有人栽种。如用盆大,选择的竹品种又小,可多栽几株;如用盆小,选择的竹品种又粗,必须少栽。盆栽过密,加上造型不当,就会显得杂乱。总之,株形大小、粗细或高低一定要合理,疏与密、主与次要分明,这样才能体现盆栽竹株的风姿。

盆竹一般每年春分前后需要用疏松、排水良好的腐殖土换盆、分株。移植上盆后在日常管理上首先要做到,勤浇水、肥,保持盆土湿润。生长期最少每半月需施1次熟液肥,促进盆竹生长良好。如水肥不足,则生长差,竹叶会变黄,但也不能浇水过多,施肥过浓,不然会导致盆竹徒长或因积水、失水、浓肥烂根而死亡;其次株形修剪十分重要。对于第1年出土笋和徒长枝、重叠枝、过密枝必须及时剪除,以免影响株形美观和通风。

在盛夏高温季节,要把盆竹及时移至阴凉、通风、有散射光处,避免烈日曝晒。同时每日早晚用清水喷洒叶面,保持株青叶绿。

竹子虽喜暖畏寒,但在南方越冬一般问题不大,只要将其及时移放在背风向阳处即可。而在北方,气温在零摄氏度时就得注意采取保暖措施,最好移入室内养护。

二、盆竹矮化的方法

1、药物处理法当竹笋高出土面20厘米时,将浓度0.1%至0.2%的矮壮素、多效哩、B9等药物用5毫升注射器注入竹腔内,每次注射l至2节,每节3至5滴,l至2天注射一次,根据生长情况,一般处理3至5次。用此法处理可缩短原长的l/4。

2、剥箨法竹箨起着保护节间生长的作用,若剥去可缩短节间。在竹笋出土约20厘米时,先剥去竹笋基部1至2片竹箨,以后随着竹笋的生长逐步向上剥,生长期早晚各剥一次,生长后期一天或隔天剥一次。如此剥箨,竹间长度可以缩短一半。

3、埋根茎法可在11月至翌年3月,截取30厘米长的竹子根茎,埋于盆中,上覆10至15厘米厚的土层,浇透水,置于室内养护。15至30天后移出室外,酌情浇水。这种矮化方法的原理是:因根茎贮藏养分有限,竹芽发成笋后,不能满足正常生长而使新竹得到矮化。

4、控肥水法原理是通过人为控制,制造不适应竹子生长的栽培条件,从而达到控制其生长的目的。可采用较贫瘠的沙壤土或不很适宜竹子生长的石灰性土壤栽培,减少竹子对养分的吸收,同时少浇水,特别不要向叶子上喷水。

在中国,饲养竹子是比较常见的,竹子在中国的寓意非常好,但是盆栽竹子如果长得过高的话,就会影响观赏价值,所以适当的为你的盆竹做矮化是非常必要的。此外,养出健康的盆竹才能够帮助你的空气起到净化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