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聚物液晶态结构

浏览

高聚物液晶态是介乎高聚物液态(溶液或熔体)和晶态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称为中介相。它既具有液态的流动性,又具有晶态的各向异性。

1950年A.埃利奥特和E.J.安布罗斯发现了聚L-谷氨酸 γ苄酯的氯仿溶液的双折射现象,从而开创了高聚物液晶领域的科学研究。高聚物形成液晶态的重要条件是高分子链的刚性。在能够形成液晶的刚性或半刚性链高聚物中,有的是溶于溶剂中在其浓度达到某一临界值时才呈现出液晶行为者,称溶致性液晶,这类高聚物有聚肽和芳香族聚酰胺等;有的是加热熔化后形成液晶的,称热致性液晶,这类高聚物有芳香族聚酯等。根据有序微区中分子链排列的不同,高聚物液晶又有三种可能的中介相:

(1)向列相,刚性分子链之间的取向排列倾向平行于一个共同的纤维轴,而分子链的质量中心是无序的,在正交偏振片下呈现出线状的图形。芳香族聚酰胺是溶致性向列相液晶。而芳香族聚酯为热致性向列相液晶。

(2)胆甾相,刚性分子链分层排列,在每层中分子链互相平行排列成向列相,而相邻的层中分子链的取向方向依次扭转了一定角度而形成了螺旋形结构,并具有一定的螺距,在正交偏振片下呈现出指纹状的图形。聚肽类高聚物和脱氧核糖核酸等生物高分子为溶致性胆甾相液晶。

(3)近晶相,刚性分子链整齐地排列成分层叠合的层状结构,形成近似于晶体的有序结构。许多具有能形成液晶的侧链聚丙烯酸酯和聚硅氧烷类的高聚物为热致性近晶相液晶。

这些不同的中介相结构在外界条件(温度、电场、磁场等)的影响下可以发生转变。如在电场和磁场作用下,胆甾相液晶可以转变为向列相,而在向列相液晶中加入旋光性物质时则可呈现出胆甾相特性。

60年代末,人们利用向列相高聚物液晶态的结构特性进行纺丝,制取了超高模量、高强度的高聚物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