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气候

在海拔高、地面宽广、起伏平缓的高原面上形成的气候。高原气候的形成主要由于海拔高度的作用。其主要特点是:

(1)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大气质量、水汽含量等减少,太阳直接辐射强度加大,年总辐射量高,紫外辐射强度的增加尤为显著。在有积雪的高原面上,由于反射率大而使地面吸收的辐射量减少,又由于水汽含量少而使有效辐射增大,因此辐射差额比同纬度平原小。

(2)受海拔高度的影响,高原上气温低,气温日较差比同纬度平原大。广袤隆起的高原在白昼或夏季都强烈增热,甚至部分地区在冬季也如此,由高原面向大气供给热量,因热力不稳定作用,使高原上对流性的积状云较多。低纬度高原,夏季气温不高,冬季也不寒冷,四季如春。

(3)高原地形对降水有明显影响,一般在迎湿润气流的高原边缘是多雨带,而在高原腹地和背湿润气流一面,雨量较少。例如,青藏高原南麓印度的乞拉朋齐,平均年降水量达11429毫米,而高原腹地和西沿、北沿的降水量却很少,一般在100毫米以下,降水多集中在夏季,且年际变化较大。高原面上宽阔的河谷地,夜雨特征比较明显。

(4)高原上风力比平原上大。

不同的高原由于地理位置、海拔高度、面积大小和形态等的差异,其气候特征亦不尽相同。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度在3000米以上,面积较大,高原气候特点较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