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

雁形目鸭科鸳鸯属的 1种。中国古称匹鸟。分布于中国东部、印度、斯里兰卡、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

中型游禽,体长不到500毫米。雄性:羽色华丽,头顶为金属翠绿色;枕部丛生赤铜色特长的羽毛,与后颈的金属暗绿色和暗紫色长羽形成鲜丽的羽冠,两侧各衬有宽阔白纹一道;背部大都浅褐;最内侧2枚三级飞羽扩大成扇状,竖立在背部两侧,犹如船帆,被称为“相思羽”,非常夺目;胸腹部纯白。雌性:背部苍褐色;眼周和眼后各具一条白色纵纹;头和颈的两侧浅灰褐色;上体余部皆橄榄褐色;两翅羽色与雄鸟相似,仅缺一对帆状的相思羽,而且没有雄性羽色那样闪亮;下体大都白色。

杂食性。以种子、茎、芽、果实、小鱼、蜗牛、昆虫等为食。善游泳,在溪边树洞中营巢。 每窝产卵7~12枚。雏孵出后,能从树洞口跃入下面的溪水,自行游泳觅食。春季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地区北部和中部繁殖;秋间南迁至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一带越冬。在繁殖期常见于湖泊和山溪中,往往成对生活形影不离。中国文学中常以此比喻恩爱夫妻。其实,鸳鸯虽在繁殖期间雌雄偶居,但并非终生如此。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