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鳎

硬骨鱼纲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舌鳎科(Cynoglossidae) 鱼类的统称。为浅海经济价值不大的中、小型鱼类。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近海,有些种类可上溯江河,进入内陆水域。中国常见种类有短吻舌鳎 (Cynoglossus abbreviatus)、焦氏舌鳎(C. joyneri)、宽体舌鳎(C.robustus、半滑舌鳎(C.semilaevis)(见图)等。

图 形态

体延长,甚侧扁,呈舌状。成鱼两眼均位于头的左侧。吻突出,吻端圆钝。口小、下位。下颌常为吻部的钩状突所包围。无眼侧上下颌牙细小,绒毛状,形成一牙带。眼小,上眼不接近头背缘。前鳃盖的边缘不游离。背鳍和臀鳍完全与尾鳍相连。无胸鳍,腹鳍只见于有眼侧。鳞细小,多为栉鳞。仅半滑舌鳎和宽体舌鳎中少数种的有眼侧为栉鳞,无眼侧为圆鳞。其余各种的两侧都为栉鳞。有眼侧常具2~3条侧线,无眼侧具1~2 条侧线,或无侧线。

生物学特性

舌鳎栖息于浅海底层泥沙底质海区,摄食甲壳类、鱼类和软体动物等。体长通常不超过 300毫米,体重50~200克。繁殖期为3~10月,因种类而异,自南而北依次延迟。在海湾河口附近产卵。性成熟年龄大多为2龄。卵球形,浮性,各个分离,表面光滑,具多油球。卵黄较粗,但不呈颗粒状。前期仔鱼阶段两眼对称,在发育过程中发生变态。自后期仔鱼阶段开始,右侧眼逐步转移到左侧,最后完成眼的位移。半滑舌鳎的卵径为1.00~1.24毫米,卵膜薄,油球小而多,一般为24~45个,多者达60余个。焦氏舌鳎的卵径较小,为0.76~0.90毫米,具油球6~20个,最多可达30个。水温20℃时受精卵约经36小时孵化。

生产

舌鳎主要产于大西洋中东部及太平洋西北部和中西部。中国沿海均可捕获,各河口区产量较多。主要用流刺网、手钓、滚钩及各种底曳网捕捞。半滑舌鳎肉味鲜美,为名贵鱼类,现已开始在渤海进行人工增殖试验,是一种有前途的增养殖对象。舌鳎几乎全部供鲜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