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鲇

硬骨鱼纲鲇形目(Siluriformes) 海鲇科(Ariidae)海鲇属。 又名赤鱼、 青松鱼。经济鱼类。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热带与亚热带海区。中国产于南海、台湾海峡和东海。

形态

体颇粗壮。头略平扁,头顶裸露。口亚下位。牙细尖,两颌牙排列成带状,牙每侧3丛,前2小丛并列,后一大丛呈三角形。须3对:上颌须1对可伸达胸鳍基,下颌须2对,较短。体裸露无鳞。背鳍与胸鳍均有具锯齿的强棘,脂鳍短小。尾鳍深叉状。体背部红褐乃至青黑褐色,腹部白色,两侧有银色光泽。

图 生物学特性

海鲇为暖水性底层鱼类,常在缓流的泥沙底海域活动。摄食甲壳类、软体动物及小型鱼类等。在生殖季节结成大群游向近岸产卵,活动于中上层,常使水面呈现片片黑赤色,致有赤鱼之名,易被追踪。主要产卵场在北部湾雷州半岛西岸外海。产卵期为 3~5月。怀卵量200粒左右。卵大,卵径平均约12毫米,重约1克,大者可达18毫米,是硬骨鱼鱼卵中的较大者。卵沉性, 产在沿岸沙底浅水。 雄鱼有口内孵卵育仔习性。个体较大,一般体长500~800毫米,重2~3千克。

海鲇是北部湾围网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也可用拖网、刺网和钓钩捕捞。肉质较粗硬,多制成盐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