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蜕

概况

异名:蚕退、马鸣退(《嘉祐本草》),蚕蜕皮(《本草蒙筌》),佛退(《眼科龙木论》),蚕衣(《山东中药》)。

基源:为蚕蛾科蚕属昆虫家蚕蛾幼虫的蜕皮。

原动物:蚕蛾Bombvx mori L.

余项参见“原蚕沙”条。

生药

采集:收集家蚕起眠时的蜕皮,晒干即可。

加工炮制:将净蚕蜕煅烧存性,研为细末。

化学性质

主由甲壳质组成,甲壳质的水解产物主要是N-乙酰-D-葡萄糖胺(NAcetyl-D-glucosamine)、D-葡萄糖胺(D-Glucosamine)、少量的葡萄糖胺酸(Glucosamic acid)[1]。尚含饱和及不饱和烃类、蜡质、甾醇、磷酯等[2]

参考文献

[1] CA 1966;64:8681g。
[2] CA 1963;59:15649d。

药性

性味:《纲目》:“甘,平。”

功效:止血,止带,解毒,明目。

主治:崩漏,带下,痢疾,吐血,衄血,便血,牙疳,口疮,喉风,目翳。 ①《嘉祐本草》:“主血风病,益妇人。” ②《本草蒙筌》:“止带漏崩中,赤白痢疾,除肠风下血,吐衄鼻洪。疔肿取灰敷,牙疳加麝贴,牙宣灰擦龈上,口疮灰敷患间。” ③《纲目》:“治目中翳障及疳疮。” ④《握灵本草》:“烧灰治牙痈,牙痛,牙疳,缠喉风。” ⑤《本草求原》:“主热淋。”

用法用量:内服:煅存性,作散剂。外用:研末撒。

使用注意:《本草经疏》:“妇人血虚无风湿者不宜用。”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蚕退散(《赤水玄珠》)治牙疳:枯矾、人中白(火煅赤白)、五倍子各9g,蚕退(烧存性)6g。为细末。先以米泔水,用蛴螬虫翻转蘸水洗净瘀血,以药敷之。 ②《儒门事亲》:“治疳疮:马明退(即马鸣退)(烧灰)9g,轻粉少许。上研为细末,先以温浆水洗净,干掺之。” ③《儒门事亲》:“治妇人吹奶:马明退(烧灰)15g,轻粉9g,麝香少许。上为细末,每服0.6g,热酒调下服之。”

医药家论述

缪希雍《本草经疏》:“蚕退如蝉蜕蛇蜕之类,各因其本质以为用。蚕退得蚕气之余,故能治血风病,血热则生风,妇人以血为主,故尤益妇人也。”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