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栓菌

概况

基源:为多孔菌科栓菌属朱红栓菌的子实体。

原植物:朱红栓菌Trametes cinnabarina(Jacq.)Fr.(Polyporus cinnabarina Jacq.),又名朱红菌(《福建药物志》),朱砂菌、胭脂栓菌(广西、河北)。

历史:《吴蕈谱》载:“橘皮蕈,红如橘皮,味也带辣。”即系本品。

形态:子实体单生至群生,无柄。菌盖扁,半球形至扁平,木栓质,半圆形或扇形,基部狭小,朱红色,后色褪,无环带,有微细绒毛至无毛,长径3~11cm,短径2~7cm,厚5~20mm;菌肉橙色,有环纹;菌管长2~4mm,管口朱红色,每1mm内有2~4个。孢子圆柱状,少数稍弯曲,壁表平滑,透明无色至带黄色,5~7×2~3μm。(图见《中国药用真菌》.131页.图46)

生境与分布:生于栎、白桦、椴、榉以及其它阔叶树的朽木上,有时也生于松木上。分布于中国各地。亚洲其它地区、欧洲、大洋洲北美洲也有分布。

化学性质

含有朱红菌素(Cinnabarine)(1)[1,2]

参考文献

[1] Acta Chem Scand 1951;5:590。
[2] Acta Chem Scand 1958;12:603。

药性

性味:涩、微辛,温。

功效:清热解毒,祛湿,止血。

主治:咽喉肿毒,跌打损伤,风湿肿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捣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