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脸细辛

概况

异名:花叶细辛、翻天印(《四川中药志》),水马蹄(《中国药用植物图鉴》),土细辛(《常用中草药手册》)。

基源:为马兜铃科细辛属植物大叶马蹄香的带根全草。

原植物:大叶马蹄香Asarum maximum Hemsl.,又名马蹄细辛(《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形态:多年生草本,植株粗壮。根茎匍匐,长可达7cm,直径2~3mm,根稍肉质,直径2~3mm,叶片长卵形、阔卵形或近戟形,长6~13cm,宽7~15cm,先端急尖,基部心形,两侧裂片长3~7cm,宽3.5~6cm,叶面深绿色,偶有白色云斑,脉上和近边缘有短毛,叶背浅绿色,叶柄长10~23cm;芽苞叶卵形,长约18mm,宽约7mm,边缘密生睫毛。花紫黑色,直径4~6cm,花被管钟状,花被裂片宽卵形,长2~4cm,宽2~3cm,中部以下有半圆状污白色斑块,干后淡棕色,向上具有数行横列的乳突状皱褶;药隔伸出,子房半下位,花柱6,顶端2裂,柱头侧生。花期4~5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24卷.188页.图版43)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600~800m林下腐殖土中。分布于湖北和四川东部。

生药

栽培:宜阴凉湿润环境。以腐殖质丰富而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为佳。用分株繁殖,于9~10月将老蔸挖起,剪断地下茎,掰分成单株,按行株距各17cm穴栽,深7~10cm,覆土以不盖过心芽为宜,盖后压紧,并施入人畜粪水。次年返青后,注意拔草,生长旺盛时再追肥1次,冬前结合培土可撒施腐熟堆肥或厩肥。虫害有蛞蝓蜗牛,可用生石灰粉防治。

采集:春、夏季采收,洗净,晒干。广西则在冬季采收全株,洗净,风干。药材产于四川、湖南、江西、福建、江苏、浙江、广西等地。

鉴别:根茎粗壮,直或弧形弯曲,长5~10cm,直径3~4mm,外表棕灰色或淡棕褐色,有多数环节,顶端残留皱缩的叶基或干缩的叶片,下部具少数细根,断面粉白色。叶片皱折,质脆,枯绿色或枯褐棕色,展平心脏形,表面有花斑,叶柄细长,紫褐色。气微香。以色带黄绿、根条肥壮、质地粉白者为佳。

加工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稍晾,切段,晾干。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药性

性味:辛,温。 ①《四川中药志》:“辛、微苦,温。”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辛,温。有小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肺,脾二经。”

功效:解表散寒,止咳镇痛。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咳喘,风湿痛,跌伤。 ①《四川中药志》:“散寒止咳,祛痰除风。治风寒湿邪头痛,咳嗽鼻塞声重。”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温经散寒,止咳定喘。治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风湿痛,四肢麻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g;或研末,0,6~0.9g。

使用注意:《四川中药志》:“体虚多汗、咳嗽咯血及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四川中药志》:“治风湿感冒,头疼身痛:花脸细辛、防风、苍术、茯苓、陈皮、羌活。水煎服。” ②《四川中药志》:“治跌打损伤,散瘀血:花脸细辛、红牛膝、红泽兰、透骨消。泡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