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须

概况

基源:为萝藦科娃儿藤属植物老虎须的根。

原植物:老虎须Tylophora arenicola Merr.

形态:多年生矮小藤本;须根丛生,黄白色。茎被疏柔毛,下部直立,上部平卧或攀援状。叶对生,卵形或椭圆形,长2~4.5cm,宽1~2.5cm,顶端圆,具短尖头,基部圆形,两面无毛,侧脉每边约4对,伞形状聚伞花序腋生,通常比叶为短,有花7~10朵,花5数,萼裂片卵状三角形,花冠黄绿色,近钟状,裂片矩圆形;副花冠裂片短,达花药的基部,卵形,隆肿,宽约1.5mm,花粉块每室一个,近球形,平展,子房光滑。蓇葖果披针形,4~6cm,直径约1cm,种子倒卵形,长约4mm,顶端具白色绢质种毛,种毛长约2cm。花果期5~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517页.图4987)

生境与分布:多生于低海拔旷野草丛或海滨沙地,分布于广东南部和海南。

药性

功效:活血散瘀,解毒。

主治:跌打瘀肿,毒蛇咬伤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湖南药物志》:“治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石子藤石松茎15~30g,五加皮、接骨金粟兰各9~15g,上肢加桂枝9g,下肢加牛膝9g。水煎服。”

单方应用:①《湖南药物志》:“治小儿盗汗:石子藤石松茎15~30g,煎水洗浴。”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