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子

概况

异名:天葵子(《国药的药理学》),葵子(《中国药用植物图鉴》)。

基源:为菊科向日葵属植物向日葵的果实。向日葵属全世界约100种,中国引种有10种。

原植物: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又名丈菊、西番菊、迎阳花(《群芳谱》)

历史:本品原植物原产北美。中国最早记载于明朝王象晋《群芳谱》。以向日葵为名者最早见于《花镜》,并描述:“高一、二丈,叶大于蜀葵,尖窄多缺刻,六月开花,每杆顶上只一花,黄瓣大心,其形如盘,随太阳回转,如日东升则花朝东,日中天则花直朝上,日西沉则朝西,结子最繁,状如蓖麻子而扁。”以后又有关于栽培及制乳、榨油、药用等的记述。据考中国向日葵约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由西班牙人或荷兰人将其种子传至南洋一带,再由越南传到中国云南。在18世纪初被引入俄国后开始大面积植,1779年匈牙利开始用于榨油,在世界范围内大量种植是近一、二十年的事。中国1979年开始纳入国民经济种植计划多年来栽培面积已超过千万亩,为中国四大油料作物之一。

形态:一年生高大草木。茎直立,高1~3m,粗壮,被白色粗硬毛,不分枝或有时上部分枝。叶互生,有长柄;叶片心状卵圆形或卵圆形,长10~30cm,宽8~25cm,顶端急尖或渐尖,两面被短糙毛。头状花序大,直径10~30cm,单生于茎、枝端,常下倾;总苞片多层,膜质,覆瓦状排列,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顶端尾状渐尖,被长硬毛或纤毛;花托平或稍凸,有半膜质托片;舌状花多数,黄色,舌片开展,长圆状卵形或长圆形,不结实;管状花极多,棕色或紫色,裂片披针形,结实。瘦果倒卵形或卵状长圆形,稍扁压,长10~15mm,有细肋,常被白色短柔毛,上端有2膜片状早落的冠毛。花果期7~9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493页图6399)

生境与分布:原产北美,现世界各国都有栽培。中国各地广为种植,黑龙江、吉林、山西、甘肃、新疆等地均有大面积种植。

化学性质

含脂肪油可达50%左右,其中亚油酸达70%[1-3],还有磷脂[4-5]、β-谷甾醇等甾醇[6],种仁中糖的大部分(58%)是可溶性的单糖双糖和三糖[7],以及柠檬酸、酒石酸、绿原酸、奎宁酸、咖啡酸等有机酸和β-胡萝卜素[8-10],果壳主含纤维素、木质素、戊聚糖、油5.17%(其中2.96%是蜡)、蛋白质4%[3-11]。还含植酸钙镁(可达(7.7%)[12]、3,4-苯并芘(3,4 Benzopyrene),果壳中含量最高[13]

参考文献

[1] CA 1972;76:152282a。
[2] CA 1972;76:151068y。
[3] CA 1969;70:54836r。
[4] CA 1972;76.149509z。
[5] CA 1971;75:150536s。
[6] CA 1965;62:3064q。
[7] CA 1972;76:111900q。
[8] CA 1933;27:59976。
[9] CA 1968;68:86196q。
[10] CA 1972;76:98147v。
[11] CA 1972;76:12954w。
[12] CA 1967;66:31999e。
[13] CA 1972;76:81997z。

药理

对肝脏及脂质代谢的影响 以葵仁粉饲料(含葵仁粉12.75%和21.00%)喂养大白鼠,肝脂变形成率为78%~100%;肝硬变在喂养100d以前形成者极少,但超过100d以上则有76%~94%的动物形成肝硬变[1]。种子的总磷部分对大鼠的急性高脂血症及慢性高胆甾醇血症有预防作用[2],但治疗作用不明显[3]。向日葵油经高热(110~300℃)处理后饲喂大鼠,可引起肝的退行性变[4],或加强兔肝的纤维化[5],还能增强某些致癌物质对大鼠的致癌作用[6]。此外,结核菌素试验表明,饲料中加入向日葵油,可增强兔的免疫反应[7]。向日葵油,特别是亚油酸部分,能抑制大鼠实验性血栓的形成,可能是增加了前列腺素E的合成而抑制血小板的附着[8]。种子的脂蛋白部分喂饲大鼠3mo,引起睾丸痿缩[9]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杂志 1964;50(6):369。
[2] CA 1972;76:149509z。
[3] CA 1071;75:60714u。
[4] CA 1071;75:48186s。
[5] CA 1971;75:85962m。
[6] CA 1971;74:138359h,75:3056g。
[7] CA 1971;75:18986J[8] CA 1972;76:111900g。
[9] CA 1972;76:125661s。

药性

性味:甘,平。

功效:《全国中草药汇编》:“滋阴,止痢,透疹。”

主治:食欲不振,虚弱头风,血痢,麻疹不透。 ①汪连仕《采药书》:“通气透脓。” ②《福建民间草药》:“治血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捣敷或炸油涂。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福建民间草药》:“治血痢:向日葵子30g,冲开水炖1小时,加冰糖服。”

食疗:①《饮食治疗指南》:“治高血压:生向日葵子60g剥壳吃。也可配饮芹菜汁每日150ml。” ②《饮食治疗指南》:“治蛲虫病:向日葵子250g,生吃。” ③《饮食治疗指南》:“治眩晕症:向日葵子仁(去壳微炒)6g,研细末,临卧时用白糖水冲服。” ④《陕西中西医交流验方汇编》:“治头晕痛:向日葵子去壳和母鸡炖汤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