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六

公式 符号  简称HCH,又称六氯化苯,学名1,2,3,4,5,6-六氯环己烷,一种有机氯杀虫剂,因分子中含六个碳、六个氢和六个氯原子而得名。工业产品为白色固体,是甲、乙、丙、丁等构象异构体(即 α-、β-、γ-、δ-体)的混合物,其中仅丙体(γ-体)具有强烈杀虫性质,含量12%~14%(质量)。另一种经提纯的产品为无色结晶,熔点>112℃,含丙体99%以上,通称林丹。六六六的性质稳定,但遇碱易分解,在水中溶解度极微,可溶于有机溶剂。急性毒性LD50值:对大白鼠经口工业品为1200mg/kg,纯丙体为88~91mg/kg(见农药)。

六六六是在1825年由英国化学家M.法拉第首次合成的,直到20世纪40年代初才由英国的R.E.斯莱德和法国的A.迪皮尔等同时发现其杀虫性质。1945年由英国卜内门化学工业公司开始投产。生产方法是将苯在玻璃或搪瓷反应器中,于光照催化下通入氯气加成反应,生成六六六原药。

六六六是作用于昆虫神经的广谱杀虫剂,兼有胃毒、触杀、熏蒸作用,一般加工成粉剂或可湿性粉剂使用。由于用途广、制造容易、价格便宜,50~60年代在全世界广泛生产和应用,在中国也曾是产量最大的杀虫剂,对于消除蝗灾、防治农林害虫和家庭卫生害虫,起过积极作用。六六六因长期大量使用后使害虫产生抗药性,药效日减;又因其不易降解,在环境和生物体内造成残留积累,许多国家在70年代已停止使用。中国从1983年起停止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