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馆

浏览

具有国家档案馆性质的,收藏和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档案资料的机构。直属中国作家协会。1981年根据著名作家巴金的倡议开始筹备,1985年1月正式开馆。名誉馆长为巴金、孔罗荪,现任馆长为李凖。馆址在北京西三环北路万寿寺内。

主要任务是收集、整理、保管和研究“五四”运动以来的各种文学档案和资料,包括作家的手稿、作品、信札、日记、照片、影片、录音、录像以及文物等。至1990年年底,藏品已达20余万件,其中文学类图书91071 册,文学杂志2091种、65389册,作家手稿5100件,照片 5622件,录音带368盒,其他文物178件。藏有老舍20年代讲授汉语的录音,巴金《随想录》手稿,林纾未刊的译作,赵树理的书法,以及李健吾、何其芳冯至孙犁、萧红、曹禺等数十位作家的书简、录像带等。一些著名作家辟有专门文库,目前已建有巴金文库、冰心文库、张天翼文库、周扬文库、萧三叶华文库、萧乾文库等11个,并将陆续建立其他作家的文库。下属的茅盾北京故居纪念馆于1985年3月开放,藏有茅盾手稿、著作、文物等共9081件,其中有长篇小说《子夜》、剧本《清明前后》的手稿等。

馆内设征集室、资料室、研究室和茅盾故居等业务机构。有工作人员39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者4人,中级技术职称者12人。服务对象是作家和文学的教学、研究人员,不接待其他读者。馆内设有可供10人使用的阅览室一个和复印设备,可提供迅速的服务。平均每年接待作家和研究者千余人次,提供资料4000余册。自1985年开始,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合编学术性刊物《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每年4辑。主持编辑的“中国现代作家书简丛书”,已出版6种。采访作家近500人,每年为40位作家录像,已拍摄300余盒。曾主办或与有关单位合办茅盾、老舍、巴金、冰心、叶圣陶瞿秋白夏衍等的生平与创作展览以及学术讨论会和讲习班等活动,并与苏、日两国文学馆及美、英、德、捷、奥等10余国的专家建立联系和进行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