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卫生训练

浏览

对军人进行的战伤自救互救技术和卫生防病知识的训练。它是共同科目训练内容之一。

自救互救技术训练包括用制式急救包和就便器材包扎伤口;利用就便器材临时止血和固定骨折;实施人工呼吸,解除窒息;注射解毒针,进行局部洗消;搬运伤员的方法等。舰艇部队和航空兵部队还包括溺水急救、潜水脱险、减压和航空救生等内容。卫生防病知识训练包括个人卫生、饮食卫生、营房卫生、舰艇卫生、航空生理卫生等卫生学常识;主要传染病和行军外伤、冻伤、中暑、晕车、晕船等的预防措施;消灭和预防蚊、蝇、蚤、鼠等传染病媒介的方法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自救互救在火线救护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苏联军队在卫国战争中为45%,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中为61.1%。在长期战争中,部队疾病减员常常超过战伤减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海外战区因疾病减员约615万人,为卫生减员总数的78.4%。因此,许多国家的军队把搞好战伤火线救护和预防疾病的训练,作为减少卫生减员、保持部队战斗力的一项重要措施。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新兵入伍时,普遍进行一次系统的卫生训练,以后列入共同科目,每个训练年度都进行训练。卫生防病知识训练,除按规定时间讲课外,还结合部队中心任务、发病情况、驻地卫生条件和季节特点等,采用黑板报、墙报、有线广播、幻灯、录像、电影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