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顺鼎(1858~1920)

浏览

近代诗人。字实甫,又字中硕,自署忏绮斋,又自号眉伽、哭庵、一厂居士等。湖南龙阳人。光绪元年(1875)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议,反对割辽东与台湾,“揖盗于门内”。曾两次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历任道台。辛亥革命爆发逃居上海,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被任为代理印铸局长。袁帝制失败,易顺鼎愈益纵情于歌楼妓馆。

易顺鼎幼有神童之目,稍长有才子之称。十五、六岁时即刻印《心室悔存稿》。与程颂万、曾广钧称“湖南三诗人”。一生作诗近万首。自言生平好游山水,所为诗,“行役游览之作居其大半,而山水诗居多”。此外也多为咏物、艳情之作。其诗学大小谢(谢灵运、谢朓),学杜韩,学长庆体,学皮陆(皮日休陆龟蒙)、李贺、卢仝,而以学晚唐温李温庭筠李商隐)者为最多、最好。作诗好尚巧对,认为“以对属为工,乃诗之正宗”,“无工巧浑成对仗,竟可以不作诗。”讲究属对工巧,隶事精切,设色奇丽,用意新颖。他的诗有一些小巧过人之处,但诗风浮艳,有时在最严肃的题材里也浓染桃色。如咏苏武:“汉节持来气懔然,柔乡岂意在冰天,当时若使无胡妇,苏武争经十九年。”所以柳亚子《论诗六绝句》说“易樊淫哇乱正声”,未为过论。他的古体诗则有一些恣肆之作,张之洞曾评其《万杉寺五爪樟》“雄伟恣肆”,赞为“奇作”。

诗集有《丁戊之间行卷》、《四魂集》、《摩围阁诗》、《蜀船诗录》等20几种,大都收入《琴志楼易氏丛书》。病逝前又排比钞辑,印成《琴志楼编年诗录》12卷,《琴志楼游山诗集》8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