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制衡对代理成本影响的理论分析

浏览

股权制衡对代理成本影响的理论分析

在分析股权制衡对代理成本影响之前,我们引进“代理状态”这一概念,它以代理人是否由控股股东(包括相对控股股东)派出为依据,大致可以划分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弱式代理状态,即代理人来自控股股东内部;第二种是半强式代理状态,它是指代理人由控股股东间接派出,代理人与控股股东之间存在某种“亲密”关系;第三种是强式代理状态,代理人不是由控股股东直接或间接派出,而是通过经理人市场等竞争机制作用后的结果。显然,代理状态是决定代理成本高低的重要因素,而决定代理状态的又是体现股东间制衡作用的股权制衡度。股权制衡度主要是反映企业前几大股东间的制衡关系,它是指由少数几个大股东分享控制权,通过内部牵制,使得任何一个大股东都无法单独控制企业的决策,达到互相监督和抑制掠夺的效果。在股权制衡度较低的股权结构中,企业一般处于弱式代理状态,大股东对经理人员的监督几乎不受任何股东的干预,因此监督比较有效,代理成本也较低,但随着股权制衡度的逐渐提高,其它大股东逐渐开始对大股东行为进行干预,弱式代理状态逐渐向半强式状态转化,为协调大股东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必须付出代价,在股东能力一定的前提下,他们在经理人员监督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就会相对减少,导致代理成本提高。当企业的股权制衡度较高时,大股东在决策权上会出现势均力敌的情形,代理状态也转变为强式状态,这种股权结构对于抑制大股东对其他股东的掠夺的确具有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它忽视了对经理人员的监督,在这种股权结构下更容易形成经理人员的超强控制,引起代理成本的不断攀升。因此,我们提出假设:股权制衡度与代理成本正相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