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淘米也有学问吗?

浏览

首先,需鉴定大米米质的新与陈,霉变米不允许食用。从营养学上来分析:大米除去糠皮部分后将糊粉层裸露于外,主要含维生素和蛋白质,其中维生素B1在大米中主要存在于米粒的外皮和胚芽中,极易溶于水,所以在淘米时极易流失。淘米时若为干净的新米,不必反复淘洗,只将米在清水中轻轻捞洗,外部灰尘就能漂走,若连续淘米2次,使维生素B1损失43%,淘三四次可使维生素B1损失70%左右,蛋白质损失5%,矿物质、脂肪等也随淘洗米的次数的增多而损失渐长。由此新米淘洗忌搓擦,不必将淘米水淘到澄清,1次或2次即可。若淘洗陈米,需洗三四次,因黄曲霉素极易污染米外表面,必须洗淘,又因黄曲霉素有毒,也较稳定,如在常温下加热到100℃破坏不了它们,只有在淘米时多次反复淘洗,方可去掉80%以上。若用碱水淘洗则可清除,不过营养素也损失颇多。若米有霉变问题,则失去光泽,变得灰暗,甚至有霉点,此米必须挑除霉变米,且用冷水淘至水清为止,若霉变严重则禁止食用。

  可见,新米忌多次淘洗,而陈米必须多次淘洗,应尽量多地保留维生素B1。若为霉变米,为了保存大量维生素B1而留下毒素则更不可取,所以应科学地淘洗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