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贾母为何能长寿

浏览

红楼梦》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众多命运多舛的人物。在大观园里,以贾府的社会地位和物质条件,自然是极其讲究生活方式的,正所谓“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但是,在这同样的生活环境中,“有的人从会吃饭起就吃药”,“吃饭没有吃药多”,早夭的也不少。秦可卿病死时不到20岁,贾元春去世时也只有30岁,黛玉、晴雯、迎春、王熙凤都不得长寿。但是贾母——大观园里的“老祖宗”,却享年83岁。有道是,人生七十古来稀,为何贾母史太君能得享天年,这是个颇值得玩味的话题。

首先,贾母的心理状态特别好

史太君出身世家,是位侯门小姐,她爱热闹,经常说,“我是个极爱快乐的人。嚼得动的吃两口,睡一觉,闷了时和这些孙子孙女们顽笑一回就完了。”每逢节日,必与晚辈们在大观园内走动、看戏、玩乐、散心,有说有笑。她性情豁达,“乐得都不管,说说笑笑养身子”。即使在宁府被抄、儿孙发配,凤姐、宝玉双双染病的大厦将倾之际,都能承受打击,冷静处理,“明断分晰”。她说:“你们别打量我是个享得富贵受不得贫穷的人!”大难当头,她叫人“开箱倒笼,将做媳妇到今积攒的东西都拿出来,一一分派”。在她行将就木之时,面对繁华将逝,内心苦楚,尚能调整心态,平静以对,并不怨天尤人。在第三十三回《手足眈眈小动辰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中,贾政因宝玉“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而爆发雷霆之怒,把宝玉打得昏死过去。王夫人呼天抢地,寻生觅死。而贾母却只是心疼、生气,哭了一阵。在众人劝解之下,便“渐渐地止住”了。这表明贾母心胸豁达,提得起也放得下。

总的来说,贾母能使自己的心情适时地得到调节,不至于长期处于负面的心理状态中。心理学上,自我调节情绪的五个方法是:回避、转移、控制、释放、升华。“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耐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策略。

其次,饮食上,好喝茶吃粥,喜甜烂之物,清淡为主

贾母曾说:“有好吃的要几样,还要很烂的。”又,第三十九回写道,贾母对刘姥姥说:“你带了好些菜果来,我正想着地里现撷的好吃。”又如第五十四回,元宵之夜,贾母道,“夜长,不觉有些饿了……我吃些清淡的吧。”她不要鸭肉粥,要了枣儿熬的粳米粥,“大家随着吃了些,用过漱口茶,方散”。她吃得少,少而精,营养高,易消化。有时一顿也就半碗米粥,两口笋。

贾府厨房常备各种精致的汤羹,都是补益之物;同时,贾母对粥品也十分重视。书中提到的就有7种:碧粳粥、红稻米粥、江米粥、腊八粥、枣儿熬的粳米粥、鸭肉粥、燕窝粥等。食粥有益健康。苏东坡说,“……食粥,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此外,每逢有人伤风咳嗽,贾母便令其使用饥饿疗法,“总以净饿为主”,静静地饿他几天,只吃粥。这样可以减轻胃和肠道的负担,使植物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得到充分的休整,尽早康复。

贾母钟爱老君眉。老君眉是贡品名茶,非常珍稀,产于洞庭湖君山岛,形似寿星白眉,含吉祥增寿之意。茶色金黄,清淡醇厚,余味悠长。既适合贾母的年龄,又符合她的身份。喝茶可以预防肿瘤,因为茶里面含有茶多酚、氟和茶甘宁。这3种成分的作用是抗癌、固齿、提高血管韧性。人进食后几分钟内,牙齿的菌斑就要出现。氟能消灭虫牙,消除菌斑。贾府里的人饭后以茶漱口,目的就是保护牙齿。

其三,贾母生活节制,很注意劳逸结合

以第十一回为例,贾珍生日,贾母却不到贺。原因是头天晚上吃了些桃儿,肠胃不舒服,因叫凤姐回贾珍:“今日断断不能来了。”略有不适,便抓紧歇息,决不逞强。

贾母终生养尊处优,但性喜散步游乐,多行走。她认为散步可以“疏散疏散筋骨”。每逢节日,必定与小辈们在大观园内活动,饭后亦有说有笑。寻些乐子,以助消化。《养性延命录》言:“养性之道,不欲饱食便卧及终日久坐,皆损寿也;人欲小劳,但莫至疲……人食毕当行步踟躇。”

贾母不喜孤独,常与众晚辈同乐。常言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年轻人血气旺盛,好奇心强,充满生机,和他们在一起,可使自己的情绪获得良性调节,不至于闷出病来。如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及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描述贾母按品上妆、进宫朝贺、祭祀宗祠、下棋摸牌、猜谜取乐、吃酒看戏,以贾母为中心,极写大观园内元宵前后的喜庆热闹景象。

清代名医程钟龄的“保生四要”,把养生保健概括为四点:“一曰节饮食;二曰慎风寒;三曰惜精神;四曰戒嗔怒。”看来,贾母深得其中三昧。她在心理上,日常饮食上,生活习惯上都能十分留心,做到有理有节,所以她能享松鹤之年。显然,这当中有许多值得老年朋友们借鉴的地方。老年人应从饮食、情绪、心理上,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进行调节,养生保健,自能长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