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相宜寿自高

浏览

人们须知,并非所有的运动都有益人体健康。剧烈的运动往往会破坏人体内生理平衡,加速机体某些器官“磨损”和一些生理功能的失调,导致人的生命进程缩短,出现早衰和早逝。据报道,国外一家保险公司曾对5000名运动员作过健康监测。结果表明,不少运动员50岁左右就患了心脏病。多数人的寿命不及普通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运动剧烈,而且过度。与之相反,那些终生很少激烈运动的人,如作家、书法家、画家和科学家等,活到八九十岁者却不乏其人。自古以来,和尚、道士大多健康长寿,这与他们经常坐禅入静不无关系。在动物界,被视为长寿象征的“龟与鹤”,也是从不作剧烈运动的,他们都是不爱动的动物。由此可见,静养也是可以长寿的。

然而,静养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不运动,所谓“静”应该理解为“养心”。我国最早的医书《内经》要求人们“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显然也提倡生命在于“静养”,在于“养心”。古人云:“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其意也是强调“养心”,并不是要人们不运动。这种“静”是广义的,它是针对“动”而言的,只是要求人们在“动”的基础上适当静养。事实上,任何人不能缺少运动。如果缺乏体力活动,器官组织会衰退,工作能力会下降,抗病能力会减弱,身体会出现多种症状。国外有人做过试验,身体健康的青年人在床上静卧20天后,心功能下降70%,血压也降到危险程度,肌力极度衰退,好像生了一场大病。

总之,养生保健的“静”与“动”既对立又统一,不可把两者迥然分开,要动静并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