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引健身术

浏览

导引健身术是中医学中用于保健的方法。其法共为四段,每段各有其不同锻炼目的,与不同的健身效果。其动作简单、编排科学合理、保健效果明显、好学易会,适合中老年人学练。经常练习此功,可收到健身祛病、抗衰延年益寿之功效。

第一式大鹏展翅

预备式:两脚横开与肩同宽,自然站立,身体正直,两臂自然垂于身体两侧,口目微闭,舌舐上腭,精神集中(图1)。采用自然呼吸,鼻呼鼻吸。

吸气:两掌向外,向上侧平举,掌心向下举于肩平(图2)。不停,两手掌向外下旋翻成掌心向上(图3);意想大地精华之气由两脚心涌泉穴沿两腿内侧(即足三阴经)上行经会阴穴注入丹田。

要点:侧平举与翻掌要连贯,动作、吸气、以意领气注入丹田要一致。动作缓和,呼吸均匀,意到气到。

呼气:两臂向上、向里举于头两侧上方,掌指均向上,掌心相对,同时两脚跟提起,前脚掌着地(图4);意想丹田内气沿任脉上行至膻中穴分两股过两腋下沿两臂内侧(即手三阴经)注入两手劳宫穴,并从劳宫穴放出。

要点:举臂提脚跟要一致,举臂呼气与意领气达两手要相合,动作缓和,呼吸均匀,意到气到。

再吸气:两掌内旋,同时两臂外分,两脚跟着地,两腿屈膝向里(图5);意想天地间精华之气由两手劳宫穴纳入体内沿两臂外侧(即:手三阳经)行至百会穴向后沿督脉行至会阴穴。

要点:旋掌分臂与脚跟下落要连贯协调,分臂吸气、意领气行至会阴要一致,分臂缓和,吸气细匀,意到气到。

再呼气:两臂下落于体两侧,同时两膝里并,膝头互相接触(图6);意想内气由会阴穴分两股沿两腿外侧(即足三阴经)下注入两足心涌泉穴,并从涌泉穴放出。

要点:两臂下放、呼气、意领气行至涌泉穴要一致。放臂缓和,呼吸均匀,意到气到。

说明:每次照上所述,吸气——呼气——再吸气——再呼气,反复练习8~16次。

机理:通过两臂的举放和脚跟的提落的导引,呼吸的推动和意念的引导,使内外气或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相合为元气,沿十四经脉转一大周天,从而起到与外界交换信息,采自然精华之气,打通经络,调整阴阳的功效。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的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第二式猿猴分水

由“预备式”开始。吸气:上体右转,同时左臂向前上摆,右臂向后上摆(图7)。不停,上体向左后转,随转体,左臂向上、向后下抡摆,右臂向前上摆(图8);意想天地间精华之气从两手劳宫穴进入体内,沿两臂外侧(即手三阳经)上行经百会穴向前下过膻中沿任脉沉入丹田。

要点:抡摆动作要连贯,转体抡臂要协调,抡臂吸气、意领气沉丹田要一致。动作缓和,吸气均匀,意到气到。

呼气:上体左转,左臂向下、向后上抡摆,右臂向上、向前下抡摆(图9);意想丹田内气沿任脉上行经膻中穴分两股过两腋下沿两臂内侧(即手三阴经)注入两掌劳宫穴。

要点:转体、抡臂呼气与意领气至两手要一致。抡臂和缓,呼吸均匀,意到气到。

再吸气:身体向右后转,随转体右臂向上、向后下抡摆,左臂向前上抡摆(图10)。

再呼气:做反向练习,动作、呼吸、意念与上相同。

说明:照上所述,正反各抡一周为一遍,每次可反复练习8~16遍。

机理:通过抡臂动作的导引,呼吸的推动,意念的指挥,使内气沿手三阴三阳经运行,而起到激发内气,通达手臂经络,调理阴阳平衡的功效。对头晕目眩、头痛耳鸣、中风、感冒、上肢麻木、肩周炎、网球肘等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第三式童子拜佛

由“预备式”开始,左脚向右脚并拢成并步,两掌合掌。吸气:两膝屈膝半蹲,上体左转,两掌左伸(图11),不停,上体右转,同时两掌经面前向右摆(图12);意想天地间的精华之气由两掌劳宫穴进入体内,沿两臂外侧(即手三阳经)行至头顶百会穴。

要点:动作要和缓,与吸气要密切配合,意到气到。

呼气:身体稍下蹲,两手从体右侧下摆(图13);意想内气由百会穴向前下过膻中穴沿任脉下沉入丹田。

要点:动作要缓和,与呼气要密切配合,意到气至。

再吸气:上体左转,两掌经腹前向左摆(图14);意想内气由丹田向下过会阴向后上沿督脉上行经百会穴,向前下至膻中穴。

要点:动作要缓和,与吸气要密切结合,意到气到。

再呼气:身体稍起,同时两掌向上摆,动作与图11相同;意想内气由膻中穴分两股达两腋下,沿两臂内侧(即手三阴经)注入两手劳宫穴。

要点:动作要和缓,与呼气要一致,意到气到。

说明:照上所述,吸气——呼气——再吸气——再呼气为一遍,每次反复练习8~16遍。

机理:通过两臂摆动和身体的起伏,呼吸的推动,意念的指挥,使内气沿手三阴三阳任督脉运行。从而激发内气,交通上下气机,平衡机体阴阳,调和气血,舒筋活络。对感冒、眩晕、失眠、头痛、冠心病、肩周炎、高血压等疾病均有辅助治疗作用。

第四式就地拾钱

由“预备式”开始,上体右转并前俯,右手成钩右后举,钩尖向上,左掌向前下拍右脚面(图15)。吸气:身体左翻转,同时随转体,左掌向上、向后下抡摆,右钩手向前上抡摆;意想大地之气由两脚涌泉穴沿着两腿内侧(即足三阴经)上行过会阴至丹田。

呼气:左掌向下向后摆成钩,钩尖向上,右掌向前下拍击左脚面(图16);意想丹田内气沿带脉向后过两肾,向下沿两腿外侧(即足三阳经)向下至两脚涌泉穴。

要点:动作要连贯,抡臂转体要协调一致,动作、呼吸、意念要密切配合,做到意到气到。

再吸气:向反向抡臂。再呼气:右手成钩后上举,左掌拍右脚面。其动作、呼吸与上相同。

说明:左右各拍脚面一次,吸气——呼气——再吸气——再呼气为一遍,每次练习8~16遍。

机理:通过动作的导引,呼吸的推动,意念的诱导,使内气沿足三阴三阳和带脉运行。从而激发内气,交通气机,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舒筋活络。对腰痛、下肢麻痹、痔疮、便秘、膝关节炎等疾病均有辅助治疗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