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识途的“长乐永康”

浏览

看到93岁高龄的四川省作家协会原主席马识途在《我的老年观:服老又不服老》一文中说:“我吃得,睡得,走得,干得,有这四‘得’,不知老之已至矣。”

作为革命家与文学家双重身份的马识途,16岁便负笈出峡寻求救国之道,游学于京沪宁,投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冒着生命危险在“国统区”从事地下工作。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和抗日战争,领导了昆明“一二·一”运动,与胡绳同志一起创办了《大众报》。马识途曾先后担任过县委书记、鄂西特委书记、滇南工委书记、四川省川康特委副书记等职。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曾任区党委组织副部长、四川省建设委员会主任、厅长及中国科学院西南分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中共中央西南局宣传部副部长、科委副主任、四川省人大常委副主任,直至离休。

我走访了马老,求其养生之道。他高兴地指着居处饭厅墙上自己手书的“长乐永康”条幅,并逐句吟其右侧小字:“唯放达者可得长乐,唯长乐者可得永康,惜世人多不悟耳。”

马识途又是一位杰出的作家。为了事业之乐,他在正处于抗日烽火的学生时代,便毅然投身于抗日的中国共产党的怀抱,愉快地和胡绳、光未然等大名家一起办过报刊,为抗日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为发展党的事业,壮大党的队伍,介绍不少人入党。长篇小说《红岩》的作者罗光斌的入党介绍人就是马老。马老在自己的专长上努力工作,一版再版的长篇小说《清江壮歌》,因感人至深,在文革前就获得好评。文革十年是马老人生中最痛苦的十年,马老被错关6年多时间,但他仍满怀信心地认为光明一定会战胜黑暗。坚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泰然处之,居然在狱中构思小说。他利用写“检讨”的多余纸张,写了几个短篇,一个中篇《红梅》和一个长篇小说《石家湾的春秋》。对事业的不懈追求成了他激发快乐的健康维生素。

“四人帮”被粉碎后,他更与时俱进,珍惜光阴,勤奋创作。1988年,已经73岁的马老,仍不服老,在全国作家中率先弃笔,开始了电脑写作。他每天通过敲击键盘,先后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找红军》,散文集《景行集》和《西游散记》,杂文集《盛世危言》、《马识途讽刺小说集》和《夜读读记》,长篇小说《翠湖春晓》和《雷神传奇》等。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由季羡林作序的37万字《沧桑十年》,一面世即告售馨,当他得知出版社将再次印刷的消息,他为他的作品被大家所接受而欢欣鼓舞,此乐滋润气血,通畅经络,佐证了明代医学大家张景岳的“欲寿,惟其乐”,此诚医理也。

今年93岁高龄的马识途老先生,为实现他的“长乐永康”、“美意延年”的长寿宗旨,他更加精神旷达,笑待耄耋,思想开朗,不抽烟饮酒,不打麻将,起居有常,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正全力整理《马识途全集》,准备出版,让事业伴随着自己迈向幸福的百岁。


相关文章